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福建三明百年古宅,屋内留有民国时期英文报
TUhjnbcbe - 2023/1/1 18:15:00

在福建三明尤溪的大山深处,坐落着一处上个世纪留下的精美古堡,堡主陈志超曾是当地的一名书生,他通过给乡里人行医治病,贩卖药材发家致富,后来花巨资修建了这座古堡,陈志超的一生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在家中还发现了民国时期留下的美国英文报纸,其后代到现在已经传承了6代多人,依然个个能文善武,文采出众,今天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福建三明的民间宝藏“茂荆堡”。

茂荆堡的地址位于三明市尤溪县盖竹村境内,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年),陈志超从小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农民,世代依靠务农为生,但是陈志超却十分的懂事,他就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面,成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京城的国子监学习,国子监在清朝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大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但是毕业后的陈志超眼看被慈禧掌管的清朝日渐衰落,无心从*,于是又回到家乡寻找创业的机会。

在当时,盖竹村是通往永泰、德化、尤溪的交通要道,也是南来北往货物的物流集散地,因此客商云集,商业较为发达。

陈志超得到乡里一名高僧的传授,学习了医术,开始在盖竹村里行医治病,后来又做起了药材批发的生意,就是把山里挖来的药材运到山下的大城市里出售,在古代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三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由此可见药材生意是多么赚钱的一个行业,并且药材还是一个日不落的产业,直到今天陈氏子孙依然有在从事医学工作的。

然而在发家致富后的陈志超却遭遇到人生重大的变故,和他一起白手起家、朝夕相处10多年的结发妻子因为劳累过度,30多岁就身患顽疾,抛下丈夫和两个儿子撒手人寰,当时陈志超的大儿子13岁,小的才刚满7岁。

痛失爱人的陈志超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决定花尽毕生的积蓄4万两白银,为陈氏的后人建造一座可以遮风挡雨的堡垒,一个可以让心灵休养生息的地方。

清朝末期的一两白银可以买到近斤大米,换算到现在一两白银就相当于元人民币,4万两白银约等于现在的0万。

陈志超饱览群书,更是精通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他运用了易经智慧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理论,为豪宅寻找最合适的地理位置,最后地址定在了盖竹村东北方的山谷深处,一块巨大凸出的岩石上面,这里四周群山环绕,坐东北朝西南,高低落差非常大,最陡地方的坡度达到了45度,房屋上下总共有75个台阶,每到雨季,屋内的断层就会形成巨大的瀑布向下流淌。

刚开始建房时,山头一带怪石嶙峋,荆棘密布,当时又没有电动工具,全部由人力铲除山体的大石块,再用石块作为城堡的地基与墙基。整座茂荆堡就是建立在石头上的城堡,即使经历了百年沧桑依然屹立不倒。

茂荆堡总共耗时3年完工,陈志超为其取名“茂荆堡”,是希望以此寓意他的子孙后代可以不畏艰难险阻,像荆棘一样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茂荆堡的占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共有间房,城堡的前部为方形,后部为半圆形,是陈志超运用儒家思想,象征着屋主外圆内方的待人处事态度。

后来陈志超把很多精力都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上,因为他深知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不是金钱,而是良好的教育,就算给孩子再多的钱也有被挥霍完的一天,但是如果拥有良好的品德和博学的知识,才会更好的守住家业,是挥之不去的宝藏。

后来陈志超的家族子嗣绵延,迅速发展壮大,代代都是书香门第,鼎盛时期的茂荆堡内最多的住户数量达到了20多户,多人,可谓是福寿满堂、其乐融融。

一转眼,时间过去了多年,年,堡内的子孙都搬到外面的新房子里生活了,而这座百年古堡却处在无人看守的状态中,后来房屋遭遇了盗贼们的洗劫,屋内很多名贵文物,雕刻都被盗窃,只剩下陈志超教导后人时写下的治家格言还完好的留在墙上,以及一些文学字画。

茂荆堡从年建造至今年的历史,后裔总发展出6代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成为了社会的名流人士,从事医生律师公务员等职业,每逢重大节日或是婚丧嫁娶,陈氏的后人还会回到这里举行隆重的典礼。

而这座茂荆堡则默默地守护着盖竹村,成为当地人们心中最宝贵的宝藏。

现在茂荆堡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有想去参观的朋友可以导航尤溪县盖竹村,到了当地问问附近的村民即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三明百年古宅,屋内留有民国时期英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