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胡乔木子女眼中的党内一支笔党史博采
TUhjnbcbe - 2022/12/30 8:30:00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文/王凡

也许是受父亲胡乔木的影响,胡木英对写作总有一种刻意求精的挑剔,甚至抱怨自己未能更多地复制父亲文采的遗传基因。她每一提笔,总要反复推敲,殚思竭虑,故而我们能看到的、出自她笔下的有关她父母的珍贵记忆文字并不多。

正是她的这种谦虚和严谨,成全了我等以传记写作生存的人,使我还能通过和她的交谈,挖掘出一些尚不为人知的、被誉为“*内一支笔”胡乔木的故事,特别是从子女观望父辈这个角度来了解胡乔木。

1、父亲是个感情甚笃且细腻丰富的人

在胡木英的记忆里,父亲一生的主要形态,就是三种:写、读、思。

不停地写作:

从胡木英有记忆始,就看着父亲在延安的窑洞里,就是常常伏在木桌的煤油灯下写个不停,冬季披着个又厚又大的灰色棉衣,脚下燃着一盆炭火;年6月下旬,天气奇热,胡乔木受命赶一篇纪念中国共产*成立30周年的文稿,由于酷暑难耐,父亲坐在放满凉水的澡盆里,趴在一块木板上奋笔疾书……因对*的历史熟稔于胸,“这篇长文他只花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写成了。”

那篇文章后来以《中国共产*的三十年》命名发表在年6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对胡乔木那篇文章杨尚昆有专门的回忆:“主席看了十分满意,说不要作为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稿了,就以‘胡乔木’署名发表。这就是《中国共产*的三十年》。用个人名义发表,并不是胡乔木自己要逞英雄,完全是毛主席决定的。时在建国初期,效果极好。”

◆年8月,胡乔木(右2)随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不停地阅读:

阅读书、阅读报纸、阅读杂志、阅读文件、阅读稿件……“各种方面的书他都看,历史、自然、哲学、文学,古今中外的书都看,还有*治方面的书也看。似乎只要是文字的东西,他都有无穷的兴趣”。甚至走在公园里,看到简介说明的牌子,父亲也会驻足认真阅读,有时甚至把其间的文字、语法错误指出来……

不停地思考:

放下了笔,合上了书,父亲常常陷于沉思之中。每当他久久地不说一句话,即便有人在他身边,他也视而不见,那就是他在思考问题呐。胡乔木的文章写得深邃、宏阔、缜密,就是因为他并非临到写作时才展开思考,而是基于长久的思考。

尽管要做毛泽东的秘书,尽管意识形态领域有许多由他主管的事务,尽管写、读、思是胡乔木的常态,但他始终是个感情甚笃且细腻丰富的人。*和国家的工作无疑应置于第一位,可他并未因此忽略了对妻子儿女的一腔亲情。对此,作为女儿的胡木英深有感触。

年春,母亲谷羽到华中根据地参加土改,胡乔木带着孩子留在延安。而翌年谷羽返回时,胡乔木刚赴陇东地区参加土改,夫妻分离几近一年。

那是战争年代,鱼雁传书很不方便,擅长运用文字的胡乔木,便以韵文倾诉对妻子的怀念,于是诞生了那首子女和朋友们都熟悉的诗,《人比月光更美丽》:“晚上立在月光里,抱着小孩等着妻。小孩不管天多远,伸手尽和月亮玩。忽见母亲悄悄来,欢呼一声投母怀。月光美丽谁能比,人比月光更美丽。”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50年代提出:为了防御,中国也要搞原子弹。我们不首先进攻别人,但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国开始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这项工作被称为“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整体研制的技术抓总,由中国科学院负责。中科院将管理机构分为两个口:一个是计划局,管不承担国防任务的单位;一个是新技术局,管承担国防任务的单位。胡乔木的妻子谷羽,就被任命为新技术局局长。

胡木英说:母亲是那种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不惜命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工作狂。当时科学院就在北海边上的老北京图书馆西边,母亲就在那里上班,她每天早晨从国务院北门出去,就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父亲深知母亲的性格,但每天晚上都要等母亲回来才吃饭。除非太晚了,母亲事先来电话说明当天肯定无法回家吃饭了,“否则不论多晚我们都陪着父亲一起等下去。”

为了“两弹一星”早日研制出来,母亲有时星期天也要工作,为了能让母亲能有较高质量的休息,父亲常根据母亲的情况来安排星期天。如果母亲能全天休息,全家就去颐和园或香山;如果母亲只能休息半天,就到中南海附近的北海或景山;实在没多少时间的话,他就偕妇将雏在中南海里划划船。总之,让母亲换换环境,感受几分天伦乐趣。

每当孩子们流露出什么祈望,胡乔木也总是尽量地满足孩子们。

有时他正伏案写作,孩子们走进他的办公室,只要他觉得可以松弛一下,就会牵着孩子的手,到房间外面散散步。解答孩子们这是什么花、草、树、鸟,那是哪位诗人古诗中的名句等一连串的问题。

◆胡乔木与家人留影。

孩子们都知道,父亲不是那种长于滔滔不绝的人,他对儿女的深情,往往就嵌在只言片语之中,就嵌在凝眸一望之中。

胡乔木经常要随毛泽东出巡,有时则受命外出搞调查,常常和妻子儿女天各一方。他一生鸿篇巨制写了不知凡几,可他却难得在给子女的信中洋洋洒洒,有时甚至在接到子女的信后,亦无暇回复。

然而,懂事的孩子们并不认为不能接到父亲的及时复信,就意味父亲对他们的淡漠,他们人生的步履,始终在父亲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乔木子女眼中的党内一支笔党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