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制作的纸制艺术品。
学生们制作的纸制艺术品。
四川新闻网遂宁9月12日讯(记者赵权*摄影报道)废旧报纸咋处理?直接当废品卖,还是贴在墙上做装饰……大英县凄江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利用铁丝、废报纸、粘胶,或编或卷、或撕或折等方式做出了各类栩栩如生的纸制艺术品,这些由小学生动手开动大脑创作的作品,不仅曾获得了澳大利亚驻成都副总领事赞赏,还在今年8月末的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中斩获多个奖项。
据悉,因该校地处农村地区,校内的数千名学生多是留守儿童,农村的学校缺乏必要的美育教育,“该如何给孩子们上美术课,发挥学生动手能力,让乡村学校的孩子不缺失美育是美术老师思考的问题。”据该校的美术老师曾慧介绍,她和同事们曾先后比较过乡村极易找到的稻草、树叶等常见材料,希望能利用这些材料为孩子上课,但树叶、麦秆、稻草等材料受季节限制,也不易储存,不易成为教具使用。
一次偶然机会,老师发现学校有大量废旧报纸,“不妨用这些报纸‘大做文章’,既能省钱又达到美育目的。”曾慧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以前因废报纸长期被忽视,不少人看完报纸后就将其扔掉,“这样做十分可惜,报纸可塑性强,经简单揉捏和加工后就能变成各种形状,也易于形成点、线、面等美术语言。”于是,曾慧尝试着将废旧报纸带入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玩具,没想到孩子们很喜欢揉捏这些废报纸。
该学校的指导老师让学生们将报纸搓成一根根圆筒,结合川西泸沽湖周边的民居等特色建筑,让学生对照建筑的照片依葫芦画瓢做出一栋栋风格迥异的民族建筑。学生通过绕、编、串、贴、卷、撕、折等创作工艺,利用剪刀、钳子、订书机等常用工具,创作出一批贴近生活的作品。在孩子们手里,这些看似无用的废纸经铁丝、粘胶等工具加固塑性后,变成一栋栋栩栩如生的民族建筑、形态各异的人物、多姿多彩的花鸟和动物等作品。
“因学生年龄不同,制作的作品也有差别,低年级学生制作废纸贴画,高年级学生制作立体建筑等物体。”为陈列和展示这些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纸制品,年3月该校专门成立美术老师负责指导的“废旧报纸创意艺术工作坊”,旨在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