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曾经连公交快车都甩站的那个魏公村,现在什
TUhjnbcbe - 2022/10/20 13:11:00
北京治荨麻疹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

第篇

(文中配图除标注外,均为心尧拍摄)

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我们「与童年」系列的第二篇。

如今繁华热闹的中关村南大街旁,大学集中、餐饮林立、上班族熙熙攘攘、人口密集的一片地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新建起了魏公村小区,迁进来很多城里住平房的人们。那个时候,搬迁的人听说要来魏公村,大多心里都在犯嘀咕:“西郊啊?那儿可荒凉了,什么都没有……”

小时候,西郊线的公交车在前后两站都停,唯独不停魏公村。那会儿家里收的信都写着“寄:北京西郊魏公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远处是友谊宾馆。看样子是在魏公村十字路口北边拍摄的)

在老地图上找到魏公村这一带的地图,特殊年代的特殊地名。那个年代还只有32路,后来八十年代变成了,又增加了。

4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只有和两条公交线的白颐路,成为中关村南延长线上最繁忙的交通枢纽。

老人们口中“什么都没有”的魏公村,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居住社区,15分钟生活圈内吃喝玩乐、上学就医、文化休闲,都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九十年代,魏公村本地平房拆迁,建起了韦伯豪,在当时算是很高档的豪华小区了。很多年后的年,住在北边那片小红砖楼的居民们又迎来一次棚户区改造,如今这里叫魏公村佳苑。

试着回忆小时候,曾经魏公村的样子已经根深蒂固。即便现在的变化天翻地覆,但依然清晰地记得过去每一栋楼、每一处建筑、每一间店铺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站在今天,毫不费力地记起昨日,如数家珍。

九几年的时候在民族印刷厂的地界儿上盖起了“大富豪”,当年红极一时的豪华夜总会。那会儿打车,说魏公村兴许有司机不知道,但要说大富豪,恨不得全北京的的哥都认识。

在网上没找到大富豪的照片,估计是年代太久远了。只能站在当初的位置凑合拍一下,脑补吧。

大富豪在无数年前就没了,这地也就一直荒废到现在。

魏公村小学,现在叫北外附小魏公村校区了。八几年的时候这块儿是操场,后来盖完楼,地方就不归学校了。楼上是写字楼,楼下换过很多家餐饮,近些年一直是巴依老爷。

主校门也从西门变成了南门,前两年在南门这里又盖了栋四层小建筑。往里面瞅瞅,操场和主席台似乎还是原来的位置,西南角的假山和亭子倒是没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公村小街。曾经没有名字的狭窄道路现在都安了路牌,小时候一直叫它北外后街。这条小街里的紫竹院幼儿园,这么多年过去依然还在。

也就剩它还在了。

街两旁吃饭的、卖菜的、修鞋的、卖花儿的……一溜儿小店都在声势浩大的“整治拆墙打洞”行动中消失了。有一些继续隐匿在居民楼里,另一些就彻底退出了生活,记性好的话还能残留在记忆中,斑斑驳驳,星星点点。

这条小街一直走到头儿是北外小南门,现在往西已经不通了,基本属于死胡同。

过去街上最有名的人,是外形酷似龟仙人的老爷爷,留着长长的白胡子,拄着拐,对每一位过往的人报以微笑,用力喊着:“快加油!”我们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又刻骨铭心了什么,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位路人喊话,友好又可爱。前些年,“快加油老爷爷”去世了,网上还专门发了文章,怀念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大北边的这条餐饮街,要不是因为疫情,这个点儿早就车水马龙、推杯换盏了。现在冷冷清清的,只有外卖小哥极速穿梭的身影。

远近闻名的金孔雀和宝琴,两家毗邻的云南菜。如今的宝琴改头换面成了一家面馆,金孔雀也装修了门脸儿,更像现在这个时代的产物。

与时俱进挺好,常年不变也挺好。

那些从年轻到变老、一直吃一家馆子的人,若是看到过去的老店面、老招牌、老伙计,应该会感到安慰而踏实吧。那些开了几十年的店面,都值得我们去尝试。而百年老店,更是像博物馆一样的存在,店铺本身就是历史。(魏公村没有百年老店,希望未来能有。)

找了些这条街从前的样子,治理以后干净整洁了许多。

(以上三图来源于网络)

民族剧院。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这儿都是火山disco,那么有名儿,那么显眼。可惜也没有找到照片。

医院门口的这棵老槐树,大概是上世纪建魏公村小区时保留下来的村口儿的大槐树吧。不是每个村子都有关于大槐树的传说么。印象中它一度枯死了,小时候很怕看到空空的树洞和光秃秃的枝桠,总觉得深处藏着妖怪。

它应该是当初魏公村这个“村落”唯一的遗存了,有它在,还能知道曾经的村口在哪儿。

肯德基和好伦哥。现如今是一家外观黑白色的口腔诊所。那栋在街角矗立了十多年的欧式小建筑,无时无刻不在提示你:再往里走就是魏公村小区啦。

(其实金凤成祥这块儿在小时候是公共厕所,肯德基的位置是卖报纸的小屋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顺着斜街往西走,现在药店的位置从前是新华书店。这家书店也是开了几十年,记得小时候老跑到里面看《机器猫》,没事儿就爱逛。

印象中这栋楼是九十年代初建起来的,九十年代末原本是要把它拆了的,里面很多人都搬走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留到了现在。前些日子外墙还重新粉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百花皮鞋厂。好像小时候一说买皮鞋,就会来十字路口西南角的百花鞋店,恨不得全家的皮鞋都跟这儿买。

“紧急拆迁,疯狂甩卖”的大喇叭喊了十几年,到真拆迁的那年,还确实有点儿舍不得。“百花”也一度是魏公村的地标,看到它就知道往北过了马路,就是农科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公村酒吧街。也是拆迁那年,理工大学收回了临街的这一长溜儿店面,后来在这里新修了个东南门。曾经这条街上的茵豪、磨岩、参差咖啡、七月七日晴,都见证了这条街的霓虹夜色,也见证着繁盛之后的落寞。

还有一家名叫丝青发秀的理发店,开了快二十年,跟店主德叔也早就成朋友了。相信当年的老邻居和在附近上学的孩子们,大多都在他家理过发吧。拆迁以后德叔他们搬到了联想桥那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经的那个魏公村,现在就是这样儿了。没准儿今天拍的很多照片,在未来也会成为“历史资料”。谁知道自己随手记录的一些什么,日后是不是很珍贵呢。

能留下点影像,就很好。

————

最后放一些年拆迁时候拍的照片,以飨回忆。

拍摄于年3月19日的蓝天,左手的小存车棚曾经为我和爸爸、妈妈的自行车遮风挡雨,这么多年谢谢啦。

最后两张是网上的照片,我们在现实和回忆中切换。(网上有很多写魏公村历史的文章,比如名字的由来之类的。还有专门记述齐白石墓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FIN-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经连公交快车都甩站的那个魏公村,现在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