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鸿篇巨制新编神池县志
TUhjnbcbe - 2022/10/17 17:41:00
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199.html

鸿篇巨制新编《神池县志》

中视新闻观察员郑志东

司马迁的《史记》,世人无不知晓。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史特色也成为从汉到明23史修史的典范。如今一部继《史记》精华,上下两册,重十公斤,历时五载,躬耕磨砺,倾注心血新编万字的《神池县志》问世出版。作为中华书局的重点书目,出版一年来就在山西省神池县内外读者群中广为传阅,索书者更是众多,在当下疲软的图书市场上,此书现显“吃香,也属罕见,可谓鸿篇巨制。

“世有千载不刊之书,而无百年不葺之志。”

“修志事业,伴民族,随历史,代代相传,永不断章”,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文化强国的重大工程。新修《神池县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形式,以多万字的篇幅,编者详考山川沿革,概述*治风云,纵析古今精华,横陈各业兴衰,分列人物风情,审察古今得失,褒扬俊秀,贬斥邪佞,拾遗补阙,记载历史进步的脚印,阐述社会发展的里程。编者还广泛翻阅研学经典《史记》以前及各地多县的县志,从中汲取精髓要义,千计百方来完成《神池县志》的编纂工作。记者通读该志,觉得它凝千年为一瞬、集万事于一志,补前志之所遗、勘前志之所误、详前志之所略、续前志之所无,堪称“一方之宝鉴,百代之信史”,实为大部头神池百科全书。

神池编修县志的历史

神池编修县志始于何时?说来话长。根据真实史料记述,山西省神池境内县志编纂始于雍正年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编纂3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纂1次。

第一部《神池县志》为清雍正年间撰修,原书早遗失,作者不详,仅雍正版《山西通志·风俗》卷46有引文2条。

第二部《神池县志》为清光绪五年(年)6月,山西巡抚曾国荃“勒令各州县修辑志书、稿成,刻印送省”。当时知县崔长清主持重修《神池县志》,由谷如墉、宫士式、李韶景撰文,其它10余人分任采访、校缮、誉录、绘图,翌年3月修成,共10卷5万余字。石印刊行。

民国年间,神池县谷思慎编著《续神池县志》,民国26年(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遗失。

年,神池县委、县*府开始编修县志。年完稿。年付梓印刷。该志是神池县有史以来的第二部县志,主编李保和。全书70余万字,上限始于清雍正三年(年),下限止于年。填补了神池县余年的历史空白。

年10月,山西省神池县启动了二轮修志工,根据山西省、忻州市有关精神,结合神池实际,决定重新编修《神池县志》。上限定于有史料记载以来,下限止于年底,将对前两部县志进行遗漏补缺。同时还挖掘一部分尘封于历史记载之外的史料,重点记载年至年改革开放30余年,全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发展情况和重要人物事迹、民情风俗等,是神池文化建设传世工程的重大成果。

《神池县志》里的神池

人说神池好去处,这个弹丸小县究竟好在哪里?“*尘迎春归,绿草盛夏来,蓝天仲秋至,白羊入冬肥”。这里四季分明五颜六色,这里民风淳朴,海量喝酒大碗吃肉是个很有特色的晋西北小城。《神池县志》里这样记述:神池,明正统十三年()置神池口巡检司,成化十五年()筑堡为神池堡,清顺治二年()改为神池营,雍正三年()设神池县,为宁武府府属四县之一。其东邻宁朔,西扼陕蒙,南屏管涔,北俯云朔。古为边塞名堡,今以文明著称。古居三关之中,洵东西往来之锁钥。自古兵家争据屯垦,历来胡汉拉锯杂居,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发展,就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结合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情和秧歌之乡;是一门忠烈杨家将驰骋的疆场,是辽金宰相虞仲文、元代高僧海云国师故里;更是万民青年参*参战、七百儿郎血洒疆场的红色革命老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已逝岁月,都成沧桑。现在未来,才更辉煌。近年来建成全省杂粮示范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养羊畜牧大县、风电、光伏全市在前、众志成城脱贫攻坚,稳步推进迈向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神池人民以“百折不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神池老区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神池人民以“诚实、苦干、团结、奉献”和“忍辱负重、开拓创新”的*土坡拓荒牛精神,奏响出一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神池”华彩乐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神池人民以“厚德笃行、开拓前行”的新时期神池精神,正描绘出一幅“杂粮生产大县、养羊畜牧大县、清洁能源之地、晋北旅游胜地”……的壮美蓝图。

神池,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修《神池县志》提供了弥足珍贵、经世致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者提供了盛世修志这一神圣使命的历史契机。《神池县志》新修,承袭第一轮修志“*委领导、*府主持、专家参与、众手成志”的体制,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创新的思维方式、敢为人先的勇气,严谨的史学态度,传承“清苦、艰苦、辛苦,甘心、安心、专心”的史志人作风,殚精竭虑、笔耕不辍。新编《神池县志》这部鸿篇巨制的完成,既为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的中华史志园增添了一朵奇葩,又为神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新编《神池县志》有故事

县志是门什么样的学问?研究编纂县志的价值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编纂才能取得成就?新编《神池县志》如何进行的?其间遇到过什么困难?怎样克服?新志和旧志有何区别?新志有哪些特点?它的意义在哪里?……带着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釆访了该志编纂委员会有关同志。一个感觉:新编志有故事。新编志达到了求真求新求用的目标。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为推动第二轮修志工作顺利开展,中共神池县委年7月将*史研究室和县志办公室合并成立县史志办公室,任命杨向东为主任,开始筹划二轮修志工作。神池县人民*府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全县二轮修志工作动员会,县史志办公室制定了《神池县志编纂实施方案》和其篇章目录,并将资料收集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为尽快熟悉修志工作,史志办公室组织人员赴河曲、宁武等县学习,赴忻州、太原向省、市地方志专家请教。同时,积极向县领导汇报工作,争取获得支持。年10月,在神池县领导的支持下,县史志办始有正式办公场所,并组织人员开始收集资料,求真是县志的生命,这是无毋庸置疑的。他们以电话核实、到单位查询、托熟人帮忙等方式,想方设法查找原始档案,核对具体数据,确保资料翔实无误。为广泛获取各种资料,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刊登征集启事,委托在外地工作的神池籍人士提供资料和信息,修志工作逐步推进。

年3月成立《神池县志》编辑部,县史志办公室主任杨向东任主编,聘请三位退休老干部和一位中青年文史爱好者任编辑,并从教育部门借调四位中青年教师任工作人员,县志编纂工作正式展开。神池县史志办十分珍惜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征求各方人士意见;主编杨向东总览全局,除领导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外,与各位编辑一起研究和编写。每位编辑人员负责联系相关单位,既是资料收集员,又是各篇章撰稿人。对资料稿篇目设置、资料的收集和资料稿编纂,都做到提前介入。这期间,神池县*府三次召开县志编修工作座谈会,促进编修进展。编辑人员先后深入多个单位和部门,查阅有关文件、档案余卷,整理制作资料卡片0余张,撰写笔记近30万字。

年12月新编《神池县志》初稿完成,分送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忻州市史志办公室领导和专家审阅。

年1月25日,《神池县志》评审会议召开,忻州市史志办公室主任王奋中主持评审会,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益龄、县志处处长马正英、旧志处处长董剑云、县志处调研员郝世文,以及忻州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谢音呼等诸专家对志稿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详尽意见和建议。此后,编纂人员进行梳理研究,整合各个部类,考订蒐集,对志稿文字、图表、数据进行核对和整合。主编杨向东对志稿进行总纂,再度订审编章结构,对志稿史实、内容进行斟酌、调整,对行文规范和语言文字进行打磨、锤炼,力使志稿日臻完善。

年10月报送省、市地方志办公室通过终审。旋交中华书局审核出版,中华书局高级编审朱慧、李小明对志稿进行编辑、校勘、设计和排版。主编杨向东根据中华书局的意见对志稿进行进一步完善,至年8月终落锤定稿。

与时代同行,为人民编纂。新编《神池县志》吸纳前志精华,借鉴优秀志书,立足县域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略古详今,突现时代风釆。

一、创新篇目设置。根据神池县域实际,参阅县、市二轮修志篇目,设定篇目40编。篇前设大事记,篇后设限外辑要、索引。为凸显地域产业特色,将养殖业从农业中分出而单独设编;紧扣时代脉搏,特设扶贫开发编;为彰显地方文化,增设艺文编。

二、为体现历史连贯性,新编《神池县志》采用通志体例。在肯定、继承前志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补充和完善历史资料,重点记载改革开放30多年神池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

三、对境内特色农作物胡麻、莜麦、豌豆、南瓜、芥菜等均作较为翔实的记述;对月饼、麻糖等地方特产的生产历史、制作技艺、产销情况予详细介绍;对神池道情、踢鼓子秧歌等地域文化,探本溯源,作了传承性的记载。

四、为使记述清晰,新编县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等形式,并在志首加设概述,编前增设无题小序,以为全志及各编之提示概览。对为神池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各行各业人物,则采取以事系人的方法,将其事迹记入有关编章,以资存史。

新编《神池县志》,五度春秋,三易其稿,终成功付梓。首先得益于神池县委、县*府的重视和有力支持。曾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编修中遇到的问题;三届分管县领导一以贯之督促

1
查看完整版本: 鸿篇巨制新编神池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