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书封面新闻记者邓丹
每隔一段时间,在四川自贡贡井区住建局、五宝镇*府各办公室,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收集报纸,大家常开玩笑,“收报纸的小胡又来了!”
“收报纸的小胡”就是五宝镇五宝村第一书记胡强。年5月到任后,为了找准工作方向,胡强坚持挨家挨户走访,到田间地头,在与群众的谈心中熟悉村情、了解民意。然后,就开始了他的回收旧报纸之路。
变“废”为宝
五宝村3组、4组主要以蚕桑种养为主,种养殖户约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桑树种植面积达余亩,每年产值约万,为农户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有一次走访一位农户,在闲谈中,胡强了解到,养蚕户对纸张的需求量很大。原来,他们在养蚕时,需要在下面垫一层纸,每张纸的费用约七角钱。七角钱虽然不多,但是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有效减少养蚕户的生产成本,胡强热心地为农户到处奔走,想了好几天的办法,也没能想出一个符合实情的好办法。后来去镇办公室办事,他偶然间发现堆在房间角落的报纸,胡强激动地一拍脑袋:“嘿嘿!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连忙与办公室的同事商量好,一把抱起报纸就跑了。
后来每隔一段时间,胡强都会去镇*府的各个办公室收集旧报纸,然后开车送到农户家里去。当镇上部门的旧报纸收完了,他又跑到贡井区住建局收,没想到前前后后竟收集了多斤,这些旧报纸极大地满足了农户养蚕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同事和他开玩笑说:“喊你去当第一书记,咋变成收废品的呢?”他笑着说:“这可不是废品咧,我收过去给老乡们养蚕用,每家每户能节省不少开支呢!”
好钢用在刀刃上
为了壮大五宝村的集体经济,更好地发展蚕桑种养产业,他不断奔走,为农户争取项目和资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年五宝村争取到市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20万,公厕项目10万。
对于如何用好这笔资金,他与村两委班子、组长花了好几天的时间,集思广益,又与群众代表热烈讨论,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胡强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在点滴之间用真心,争取让每笔钱都能用在“刀刃上”,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与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为了更好推动五宝村蚕桑产业发展,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亲们的精神生活,胡强和村组干部商量后,最终决定计划分别修一个文化小广场、公共厕所和育蚕室。
其中,计划修建的育蚕室将用于发展村蚕桑产业,同时还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每年收入租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