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记者节,还记得ldquo南方rdq
TUhjnbcbe - 2022/7/31 16:49:00

如果你恰好路过,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他们良多。

阿廖沙

今天记者节,恰好立冬。

冬,终也,光景惨淡。就像邮局的买卖。

沙哥百闲中抽忙,在记者节想起同样号为“南方”的报馆,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方日报。都是为读者服务,邮局根本干不赢报社啊。

10月底,是南方日报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多是追忆作为机关*报的历史,平淡无奇。

想起十年前的纪念,物是人非。南方日报社旗下战将如云,中央*治局常委发贺信,刊发雄文《风起南方》,气象万千。

缘由不表,先发一图镇楼。

(夜空中最亮的星。)

说到“南方”报社,我就想到它的拥趸,说两位彼此不识的朋友。

一位北方兄弟,平哥,中字头能源企业中层,发量稀疏,善于在酒桌上察言观色,溜须拍马也是一把好手,可惜只有背影,常怀才不遇,写一些酸诗,从不署名。

另外一位南方兄弟,荣弟,在十八线县城卖中年女装,实现了青少年时期立志为“半边天”服务终身的梦想,每日腆着肚腩爬上爬下,挂取新衣,他训练有素,特别是发出“好看”两字时,吐纳得当,有力饱满,专业度满分,配上如炬目光,好比再遇初恋,大姐们爱去试衣服。

他们或许终身没有交集,都是八零后,相同的是他们的文学青年时期,都有一种习性:省下早饭钱,买一份南方周末,有时胆肥,也敢买一本南方人物周刊。买不起,就趴在报刊亭的横杠上看,像盘旋的苍蝇。

自由,公民,法治,社会转型以及人权,这些远离生活的概念,揉杂在特稿、新闻评论、调查里,混着报纸的油墨气味钻进了他们的脑袋。

“这东西上瘾啊。”不论是平兄还是荣弟,在合适的时候,都能背上一点记忆中的句子,比如“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人到中年,脸面、身段难免油腻,但说到动情处,眼是热的,还可能有一点晶莹剔透的小东西。

《查令十字街84号》的结尾,海莲写道:“如果你恰好路过,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他们良多。”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49年10月中,广州解放。又八天,第一期南方日报出刊,题图是美丽的爱群大厦挂上了主席画像,上头是那句响彻寰宇的口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随后,一张机关报应有的流变,直到八十年代。

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来说,是自由,崭新的,是令人心动却短暂的,是最后的一点魏晋风度。人们可以自由地写作,歌唱,思考,甚至走上街头。好比北岛《波兰来客》中所描述:

(北岛,波兰来客中的一段。)

80年代末,城头风云变幻。

在*治上,两位自由主义的南方人没有站住脚。胡如此,第二位的赵如是。下岗前,赵总在广场上对学生的讲话成为时代的回响。“我们老都老了,无所谓了,最可惜是你们这些年轻人。”

(这张真是风华绝代。)

年,索罗斯访华,一小时的会议,谈了两个半钟头。会后,索罗斯感慨,他见过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赵总对经济问题的见解,无人可比。弗里德曼、张五常也有同样感受,那种见解应该是关于何为自由。

因为“八平方”,赵总倒台,跟随者南下。

80年代的风华,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滋养了70后的青春,在长身体的时候,那些就会成为骨骼中最有韧性的部分。

广州,是千年商都,拥抱海洋。这里是改开的前沿,思想开明,离香港又近,南方在历史上,一直是北京疏解异见者的口袋。

回看赵总履历就清楚,其耕耘南粤二十余年,广州,回到了清末的历史语境。

等待,折叠,报偿

有一位伟人说过,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权也靠这两杆子。

没错,他就是林

彪。

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南方周末开启了年度献词,成为中国新闻回顾与展望的标志。

平哥还能记诵“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段落,现在,荣弟也想知道作者沈颢是否出狱了。

南方,永远为弱势群体发声的价值观,犹如磁场。俊杰云集广州,有曾经青年奔赴*埔的风采。所谓“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

温十年,他们为农民工讨薪,深挖煤矿事故,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这些记者在离开时,也带上了光环。

年,《举重冠*之死》刊发,被认为是特稿开山之作。

杨瑞春带领的南周特稿团队,充满了闪闪发光的名字,李海鹏,南香红,曹筠武,杨继斌,叶伟民。《南方周末特稿手册》成为畅销书。他们确立了南周特稿的标准;追求文字的美,呈现复杂的真。

年,创刊二十五周年时,南方周末的编辑部文章题曰:“生于”。

显然,他们创造了一种以新闻为范式的文化审美:真实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它不接受辩驳。

互联网笼罩下的巨大社会转型,许多事物像翻飞中的硬币,难以定论。

但天总要亮,历史总要留下细节。

年,南周推出的新年献词,成为余光。

如果没有这些,时代空洞,将乏味许多。有了这些,未来的人们,在重新审视时,可能会说,那时还有英雄。

想起平兄和荣弟,不论生活怎样,在那些还是赤子的时间,曾埋下过这些种子,让我们心存常识。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记者节快乐。

送各位老师两首粤语歌,一支叫《光辉岁月》,一支叫《讲不出再见》。

一代人的精神记忆,就此折叠,正等待着未来的报偿。

邮局来信,请查收。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者节,还记得ldquo南方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