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南方报系大佬离职说起纸媒又要死了
TUhjnbcbe - 2022/7/26 8:28:00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bdfyy/
昨天的大事:陈朝华加盟搜狐

昨天中国互联网江湖的焦点不是奶茶,不是马云,而是----搜狐。而且一上就是仨新闻:一个是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陈朝华出任搜狐总编辑,一个是搜狐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居然上新浪开微博了。还有一个花絮是网传搜狐要裁员30%,张朝阳辟谣称:“答案是否定的,有很多事情要做,正缺人手。开年大事,门户改革!”

▲图为搜狐Charles的原po截图陈朝华何许人也?媒体圈大名鼎鼎

陈氏自年大学毕业即入职《南方周末》,历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编、常务副总编辑、《南都周刊》总编辑。年1月,陈朝华被任命为南方都市报总经理。期间,他在《南都周刊》一路征伐,而业绩也可谓不俗。

加盟搜狐后,陈朝华出任内容副总裁及总编辑,原总编辑吴晨光任执行总编辑,向陈朝华汇报。陈朝华在新浪微博上感恩道:“聚是一把火,彼此温暖。散为满天星,相互闪烁,惜缘,感恩。”

张朝阳称:“我与众多产品技术人员致力于打造各端媒体容器(container),陈朝华吴晨光团队将负责容器里的水及水的品质(qualityofwater)。”

另一大事,去年南方报业离职人达人

文/青岛全搜索网

▲图片来自网络

1月9日,《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陈朝华确认离职,加盟搜狐担任副总裁及搜狐网总编辑。

纸媒不景气的当下,人才流失加剧。其中,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下称南方报社)集团聘用员工就有人离职,且以记者编辑为主。

互联网、智能手机冲击之下,近年报纸、杂志经营收入不断下滑。作为纸媒风向标,南方报社的人才流失也呈现加速之势。最新一期南方报社内部报纸《南方报人》披露,年南方报社有名集团聘员工离职,这一数据在年、年分别为人、人。

据了解,南方报社采编一般要与集团签订劳动合同,为集团聘用;广告、发行员工则多与集团下属各单位签约,为二级单位聘用。也就是说,年离职的名员工中,以记者编辑等采编人员为主。

其中离职人数最多的,是员工人数最多的南都报系,年82人离开;其次分别为《南方日报》39人,南方周末报系38人。从性别比例上,南都报系也是唯一离职女性比男性多的单位。

近年南方报社离职的员工中,纷纷奔向互联网,多加盟门户网站、转型创业或加入商业公司。近年纸媒不景气,采编收入不增反降,是南方报社出现离职潮重要原因。近年企业广告投放大幅向互联网转移,房地产、汽车广告又严重萎缩,南方报社多家子报子刊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缩减版面,稿酬打折,也成为常态。

陈朝华和纸媒说再见了,大家怎么说?朱学东(媒体人):陈朝华也选择走了。我在《再见中国传媒业大事评点》中,把南方的凋零列为年度大事。朋友说我太客气,实为堕落;一位大姐说如今的大院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南方报人》披露,年南方有名集团聘员工离职,、13年分别为、。不知还有人记得我那年5月12日的微博。。。一声叹息

詹晟(万科TV负责人,原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主编、URadio评论员):陈朝华切换于严肃与花边选题之间,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对于溃败中的纸媒失去最后的理想主义者,只能表示遗憾。

杨锦麟(资深媒体人,锦绣麒麟传媒创办人):南方铁*又一人的离去,说明什么?曾经的辉煌和业绩,或将面对新的转捩点了。

彭晓芸(中山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生、媒体特约评论员):陈朝华离开南方,任职搜狐副总裁、总编辑,这意味着门户网站要人的规格提升了。过去,纸媒的普通记者、编辑到网站,职务上大大提升,如报纸杂志名不见经传的记者去了网站,立即当个总监之类的,报纸部门负责人去网站多是网站副总编级别。现在出现平移的局面,可见网络势头。

罗超:纸媒已死?你想多了!(节选)

文丨罗超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位纸媒总编辑离职,“纸媒已死”的论调都会被搬出来,这个现象似乎已有几年了。最新观点则是,纸媒日渐衰落已是不争事实,因为越来越多的记者、编辑和主编在离开。倘若看得更广一点,我们会发现,几大互联网门户也已纷纷出现总编出走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媒体互相挖角、员工跳槽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我认为陈朝华离职与纸媒衰落并无什么关系,这只能说明媒体人员流动性日益增加,不再是铁饭碗的禁锢式时代了,记者和编辑都只是一个职业而已。反过来看,又有几个所谓的纸媒没有网站、App、微博或者入驻新媒体客户端这类行为呢?在10多年前要颠覆纸媒的门户网站现在业已成为传统媒体,纸媒依然健在。同样最近今年起来的新媒体、自媒体,又一次要颠覆纸媒、颠覆门户,但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大家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论哪种形态的媒体倘若不改变,都会被淘汰,就像中关村在线这类相对新的媒体,最近不也被传出要贱卖吗?

正是在媒体多元化共存的背景之下,搜狐更需要搜狐自己的位置,在传统纸媒面前它是新媒体;在新媒体面前它又是传统媒体。这是所有门户网站的尴尬。有的门户网站开始彻底地学习新媒体,比如新浪科技在改版之后就跟虎嗅、钛媒体等科技媒体越来越像;也有门户网站依然坚守传统做法,传统采编专业化生产、海量内容排山倒海压过来,搜狐过去就是这样,似乎这也要改变。

引申阅读

纸媒必定会衰落,我们如何选择?(节选)

文丨方可成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原《南方周末》记者,北京大学校友,*见CNPolitics创始人。

编者按:本文发布于年,当时纸媒和新媒体之间的摩擦似乎还没有如今这般显眼,但纸媒的寒冬已经悄然浮现。如今读来,作者的预言似乎在逐渐成为现实;而那个流传已久的问题仍盘旋在我们的脑海:纸媒要死了吗?面对这一切,深陷其中的媒体人还能做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4年前,刚到新闻学院读大一的我,在准备一门叫做“新闻与传播入门”的必修课考试时,看了大量关于“报纸会不会死”的讨论。当时,这个话题被炒得火热,我觉得如果我是出题者,一定会就这个问题考考大家。

事实证明,我的“押宝”失败了。后来,“报纸会不会死”也没什么人讨论了。不过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很清楚,有人提出这样的论点来反驳“报纸会死”:广播出现的时候,大家惊呼报纸要死了,结果没死;电视出现的时候,大家又惊呼报纸要死了,结果还没死;现在网络出现了,大家再次惊呼报纸要死,已经没什么可信度了。

这样的论证显然是不严谨的,不过也颇有些道理。我的观点是:报纸不会死,但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会衰落,它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地位会下降——事实上,我们的世界早已经不是报纸的世界。在以前的发达地区和在现在的不发达地区,它是电视的世界;在现在的发达地区和未来的不发达地区,它是网络的世界。

我想起张锐在“报纸会不会死”大讨论中的一个著名论断:报纸会死,但新闻不会。而我的看法则要更悲观一些——新闻不会死,但是会变形,会变异。

想想电视媒体给新闻带来的变形吧!那些追求音画效果的娱乐化新闻(注意,不是娱乐新闻),那些拍得像电视剧的“法制新闻”,那些为了“传播效果”而简化、肤浅化了的新闻。要想在电视上做出和纸媒上一样扎实、深度的新闻,基本上不可能,即使做出来了,恐怕也无法播出。这就是“娱乐至死”的电视媒体给新闻带来的变异。

那么网络媒体呢?道理是一样的。虽然它的一些传播特性会给新闻加分,诸如增强时效性、互动性和草根性等,但它的另一些特性也会给新闻带来负面影响:网络媒体的新闻信誉度下降,为吸引点击而大搞“标题*”,为追求时效而放弃扎实的采访调查,等等。我们曾经代代相传的那些优秀新闻作品,我们津津乐道的那些著名记者,在网络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大概是不可能产生的,取而代之的也许是“史上点击量最多的新闻”和“标题*教父式人物”。

在这种现实面前,我们是坚守纸媒,做好新闻,但同时只能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影响力日渐式微;还是转向网络媒体,享受蒸蒸日上发展的同时,努力去做一些保留纸媒新闻优良传统的新闻?

信息来源:新闻传播学研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南方报系大佬离职说起纸媒又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