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两年前,医院里,一位记者拍下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大部分病人都静静躺在病榻上休息或是玩手机,一位年轻的患者倚靠在枕头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正在专心阅读。
人们透过照片感受到了读书这一行为给内心注入的力量、安宁、支撑、抚慰,完美应验了英国作家毛姆的那句话: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它收容不安,隔离外界,寻求精神庇护,与孤独作抵抗,捍卫心灵的秩序。
后疫情时代时不时为我们按下暂停键,无意间让部分人有了更多时间回归于阅读,重拾平时啃不下去的“大部头”。
但阅读真不是一件信誓旦旦定下清单后就能轻易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要阅读、怎样阅读、何时阅读,阅读本身也时常变成问题。
庆幸的是,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疑虑、痛苦、收获,书中早已写好答案。也庆幸的是,关于阅读的困惑,我们总能从老师、前辈或亲友那里获得一些可参考的答案。
我们邀请了六位师生聊聊阅读这件事,点击观看视频
1让阅读流行起来
诗人布罗茨基说:“我是我所读过和所记得的东西的总和。”阅读是一代人精神生活的呈现和寄托。阅读的同时也是在反复思考、重塑理想和情怀的过程。
今天,带着“让阅读流行起来”的初心,年“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再度起航。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程支持、南方周末报社主办、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公益支持、中国邮*特别支持,将在去年基础上持续创新,助力全民阅读。
即日起,活动主要面向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全新开放2万份《南方周末》全年纸质报纸的免费订阅。教师可自主报名,中学负责人亦可组织为全校语文教师报名。
这批新的“阅读火炬手”,将和去年的2万名“阅读火炬手”一起形成更大的合力,言传身教阅读理念,教会年青一代在课标的规定动作之外,通过阅读打开无数个世界。
第二届“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也将在五月中下旬开启,继续征集各地同学从阅读中获得的或成熟或稚嫩的思考。当那些见解经由文字进行表达,它便得以持续地保留下来;当那些想法有了变成铅字的机会,会更深刻地融入年青一代的成长中。
此外,今年的“阅读新火种”不仅聚焦校园阅读,更是回到社会层面唤醒全民阅读意识。“定格每个阅读的美妙时刻”摄影挑战活动将于四月底发起,发动大众拍下多姿多彩的阅读生活,留下与“阅读”有关的独家记忆。
作为线上承载平台,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