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出版日,《南方周末》推出了一期名为《执子之手》的创刊35周年纪念特刊,并写到,这是她与读者的第次约会。让时光回到年2月11日,这一年的早春,一份名叫《南方周末》的报纸诞生在广州市东风东路号,在竖排的报头字下面,还附有横排的两行小字“南方日报星期六增刊”。从此以后,每到周四,她都成为无数人的期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诞生于金戈铁马之中、又常被后世寄寓爱情永恒的诗,从古老的岁月中缓步走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个壮丽的时代,成为了我们这份创刊35周年特刊的主题。”这期报纸编首语如此写到。
特刊分为南周人物、南周镜头、南周面孔、南周同龄、南周故事五大板块。以人物为尺度,回溯这35年间中国大地上的时代面孔,丈量中国各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在这近50名人物里,既有各领域的公共人物,也有时代洪流中的新闻人物,如柳传志、董明珠、丁磊、聂卫平、贾平凹、易中天、邹市明、韩寒、徐静蕾、李宇春等,同时,也有《南方周末》的普通读者,如与南周同龄的王冰、兰斌,因南周见证爱情的陈华丽等,每一个人的故事读来都让人唏嘘感叹。35年,代表多个日日夜夜。
从创刊时的《南方日报》星期六增刊,到如今的严肃时*周报,再到手机上的新闻APP,《南方周末》一直以新的姿态迎接变化的媒介环境。
初心不变做新闻
在刚刚过去的年,从特金会到普吉沉船,从改革开放四十年到汶川十年,《南方周末》一如既往地推出了大量的独家报道与策划,彰显了巨大的公共价值。一些深具南周特质的调查报道,不仅推动了社会进步,也呈现了新闻细节之于文本的永恒魅力。正如这期纪念特刊所言,“在这个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从未放弃新闻理想,从未远离这一片土地。梦不休,行不止。”
内容付费工程统揽融合
经过35年发展,《南方周末》早已不仅仅只是一份报纸。据了解,目前南周报系旗下有《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和南瓜视业等三大品牌内容机构,拥有超过万的有效用户。南方周末APP历史积累下载量超过万,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