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等报刊亭进新报纸杂志的日子就像过了一年。然而现在,你有多久没看过报纸了?
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生、网络科技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报纸刊物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大窗口。大到国际形势,小到家长里短,都在这里得到满足。
曾经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现在都渐渐被我们所遗忘,就如同这逐渐消失的报刊亭一般...
(文化城门口报亭,已落满灰尘)
记忆中的丹阳曾有许多家报刊亭,但如今在地图软件上查已剩下20家不到,减少了70%,而且数目还在不断减少...
健康路尽头团结桥这里的报亭算是比较久了,年成立,已经15年了~老板是位63岁的退休爷爷,“我的报亭还是以新闻类读物为主。”
跟一姐记忆中的报亭一样,不是非常大,大概只有四五平米。最前面用小砖头压着一摞摞报纸,后面的架子上摆着塑封好的游戏攻略、娱乐周刊,透明橱窗上用夹子挂满了大头封面、爆笑漫画。
还记得当年偷偷读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故事会》、《知音》吗?你是不是也把这些“鸡汤”熬进了你的作文里?但现在,老板无奈的说,销量也不行了...
《阿衰》、《漫画party》、《乌龙院》...好像拥有了最新一期漫画,就成了班里最厉害的人,看完传给下一个,整个班级传完,差不多新的一期也出了。(偷偷的,老师一来就立马塞进抽屉,假装在认真看书。)
现在,一姐只找到了《漫画party》,老板说《漫画party》销量虽然比不上以前,但依然还是相对好卖的漫画。
在丹阳,零卖最火的报纸是扬子晚报,老板说原本一天能卖份,现在大概只能卖40份左右,1.5元/份。丹阳日报一般都是包月包年订购,零卖的很少。
报亭的公用电话也是当年一景,2毛钱一分钟,你有过在报亭打电话的经历吗?现在公用电话已被统一拆除。后来,又加上了一些儿童玩具,报亭卖的东西种类开始丰富起来。
现在,丹阳不少报亭为了维持生计,又加入了烟、零食、饮料、彩票...一姐却没有在这里看到,老板说一个人维持着报亭,没有那个精力,也没有那个兴趣了。
老板告诉我,报亭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在年,卖报纸最起码能维持一个月的生活。现在不行了,买报纸的人越来越少。
只有一些喜欢看报的老人家,平时不爱上网,到报亭坐坐就是他们打发一天的好消遣。
旁边的邻里说:“要感谢老板,给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虽然他的生活拮据,但却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那倒也难怪,这四五平米的空间,早就成为了老板的家,而买报看报的人已是多年的“老街坊”!
闲暇时,老板会在报亭旁树荫下手工做做小板凳,和邻里聊聊家长里短。
给附近朋友提供免费下象棋的地方。
×××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更快捷的“拇指阅读”里。
(全福路报刊亭)
总有一天,旧事物都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淘汰。如果要说再见的那一天真的来临,允许我跟你道声谢谢,因为有你的存在,我才有了一个如此特别的童年。
趁它还在,有空再去买一份报纸,和老板闲聊两句吧。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丹阳翼网」爆料一姐整理制作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