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以想为创作中心的报纸,来自Ma
TUhjnbcbe - 2022/6/1 12:52:00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正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你好!

这是「十分之一信箱」发出的第18封信。今天要介绍一张非常特别的报纸,还有它的创作者——Maria。

Maria来自杭州,是一名高一学生,报名加入「十分之一」体验版的时候是15岁,寄出这份报纸的时候已经是16岁了。——很高兴Maria能参与到「十分之一」启动的重要时刻,也让「十分之一」有机会能参与到她的生活之中。

3月底,我收到Maria的电子邮件。

Hi我的朋友们!

这是以我最喜欢的方式寄出来的回信

附图为纸质回信的主题,是一个字儿,可以猜一猜

猜字谜我很擅长,一看就是「想」字。但猜得出主题,却完全猜不出内容是什么。只能等待纸质信的到来。

一周之后,我终于看见了这张报纸的全貌。

因为报纸寄出前有一些损坏了,Maria特地在电子邮件里做了说明

展开报纸、揭晓谜底的一瞬间,就像打开了宝盒一般。无数和「想」有关的细节扑面而来。等我镇定了一些,才把它们按回纸面,试图沿着Maria的线索去重新捕捉这些细节。

这张报纸剪贴的内容,并不来自于某一封信,而是把第二期的四封信里所有和「想」有关的内容都剪了下来。其中最长的一段,在报纸的左下角,我想也是这份报纸的起点。

在不同的想法环绕之中,Maria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扮演的角色是谁?在每一幕中会怎么想?

然后思绪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天不断展开,不断变化。在报纸的右下角,我们再次被时而这样、时而那样的想法包围。最后,以「许渊冲」那封信里的手稿剪贴作为结尾——can’tfindaword,can’tfindaword。

看这份报纸,我感到自己穿梭在一个人的遐想之中。它复现了真实的生活——我们一边体验日常一边却产生或接收到许许多多跳跃的想法,它们可能转瞬即逝,可能互相矛盾,其中任何一个却都有可能促成生活的延续、或者生活的转折。

在电子邮件里,Maria提醒我报纸本身希望有3D的感受,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元素,但是寄送的过程只能折成平面的。看到报纸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立体的感受对于这张报纸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的表达是充满空间感的。

我特地没有在这里展开描述报纸上粘贴的想法细节。因为阅读这张报纸,就是要亲身进入这个漂浮着想法的空间。请大家自己畅游一番吧。

P.S.在发出这封信之前,我们刚刚收到了Maria寄过来的第二份创作。这是一份更加「3D」的、需要读者好好体验的创作。在第二份创作中,Maria摘抄了她喜欢的绘本《旅途愉快》中的一段文字,并且给我们发来了她朗读这段文字的录音。

我们就从「声音」开始来认识Maria吧。

下面是更多Maria的分享——

Maria潘婴宁,你叫我潘麻子也行!

#爱好

我喜欢好玩的事儿,所以我喜欢好多东西!但没有一个是特别喜欢的,可能是因为预感到往深了学,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困难、无聊,所以想逃避吧。但至少,现在我保持这样的心态打飞盘,我自己研发了一套3分钟速成飞盘课,如果你想学可以联系我!

#困惑

我们周围的任何事物是否都有生命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他们呢?就像每天走路,踩在地板上,地板会感觉到疼吗?ta要是疼,我又该做些什么呢?

#恋爱

我今年16岁了,在我15岁那年我谈了人生中第一次恋爱!那种感觉很美好,这是关于我们俩的故事。很可惜,后来很多事儿变了,我转学了,我们转为异地恋。对我们来说,未来本就充满不确定性,还要再其中加上「我们」,这太难了。渐渐的,好像不怎么说话了,我的不安全感又出来作祟。最后导致的就是我每天不停的哭,他似乎悄悄地离开了我的世界。不知道现在算不算分手,但也不重要了啦。我特别想告诉他,我很想他,但这样的话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我也知道其实我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想说话,而是得到他的回应。「我也想你。」但这样的回应,要有多少,我才能得到满足呢?答案是永远都不会满足,所以我告诉他:「咱们要说话就线下好好说吧。」你们说,我们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呢?

#碎碎念

我喜欢说话,但我的思维并没有那么完整,你可以理解为没有「大局观」。我老是突然想到什么就说,可能第二天就完全不能理解昨天为什么要怎么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和我喜欢的人说,要沟通就线下沟通吧。

不过我还是喜欢说话,在我心中,线上沟通的方式有一个优先级,视频-音频-文字。这三种方式所包含的信息量递减,我当然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达最多的信息。就像有些时候文字就不能体现出人说话时的语气,可能会产生误会。所以如果能用音频来传递信息,我就不会用文字,如果可以有图像我也会把它们用上,这是最能模拟现实(线下)沟通的方式了。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线下沟通,因为在同等的时间内你能收到最多的信息,包括肢体动作、情绪之类的。在线上说多少句安慰的话都不如一个拥抱。

我还想谴责一下自己,我之前都没有认真的看其他读者的回信,可能有些高傲自大成分在吧。直到我的报纸也要被展示了才开始看。这样可真不好,这可能是因为我的「小我」在运作吧,总是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以此得到自己的意义,有点小搞笑,下次不会了。

最后就是想写一写看完其他伙伴写的回信后的一些感想,我真的很敬佩大家,大家很多都写上自己的感受,有很多自己的原创内容。我因为觉得自己的字太丑了,放在上面可能会影响「美观」,所以就没有写字,全部都是摘下来的,我真是一个懦弱的人!我要向大家学习!还有就是我意识到,相较于一些事实,我更容易被「联系」吸引。所以,或许当你看到我的报纸时,你不知道我在讲什么。因为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我的想法,我只是把让我感受强烈的内容放上去。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相配套的一些元素,我想做的就是把这些元素都展现给你看,然后你再判断这元素是否是你的一部分。如果是的话,可能你会得到很多的启发。如果不是,你会继续寻找。我所做的就像「十分之一」直到现在仍然在做的一样,「十分之一」以客观的方式把世界摊开来看,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元素。通过信件,你能感受到这份真诚!

祝Maria早日和想念的人见面。

曹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想为创作中心的报纸,来自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