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融媒思维打造精品,精彩传播ldquo
TUhjnbcbe - 2022/5/17 22:40:00

全文共字

阅读大约需20分钟

年8月31日,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强调,“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抓研究、抓传播、抓转化,做足特色、放大优势,传承好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年9月开始,每日商报融合报、网、端推出了《舌尖上的宋韵》融媒体系列报道,通过美食来呈现南宋饮食文化与时代发展脉搏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深化宋韵文化系统性研究、加强宋韵文化多渠道传播、着力推进宋韵文化创新性转化提供了全新的注解。1我们为什么要做《舌尖上的宋韵》?早在年下半年,每日商报融媒体团队策划了《诗词中的西湖“食”景》,通过对历史的挖掘,来展现杭帮菜和这座城市的文化情缘,现在看来,可算是《舌尖上的宋韵》的一次预演了。因为与餐饮线深度绑定有近20年,所以对《舌尖上的宋韵》,我是心中有底的,坚信能从资源、实操和呈现上以最完美的方式落地。而每日商报的发展理念就是“垂直化运营,圈层化运作”,尤其强调为读者为用户提供“有用性”。民以食为天,还有什么比美食更容易打动人呢?天时、地利加人和,推动《舌尖上的宋韵》很快进入实操阶段,我们也成为年第一个深度挖掘和报道南宋菜文化的本地媒体。2我们怎么做《舌尖上的宋韵》?一席盛宴讲究的是色、香、味、形、器俱全,对于《舌尖上的宋韵》,它是报道,也是故事,更是一桌菜,同样需要满足这五个元素。器,是背书。要让这个产品有说服力,权威性至关重要,毕竟南宋文化是千年历史的沉淀,讲好宋韵吃的故事,需要一位重量级专业人士把握方向。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当年在八卦楼开启南宋菜研究先河的叶杭胜大师,约好时间登门拜访,果不其然,谈及江瑶清羹、鳖蒸羊、荔枝白腰子等南宋菜,叶大师如数家珍。我抓住他对南宋菜和八卦楼的深厚情结,坦言希望请他帮我拿捏专业尺度,他一口答应,同时还帮我牵线多位高徒,自己重新翻出南宋菜资料,一一布置徒子徒孙好好研究开发。随后近半年的采访进展顺利,离不开叶大师“重器”坐镇。形,是形态。我们是媒体融合的先锋队,所以在呈现形态上要多样,传播路径上要多点,目标受众上要多层。除了每周一期彩色跨版,新媒体是全端联动的形态,包括官微、微博、短视频、导流海报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报和短视频,前者以非定格手绘形式出现,缓解用户的审美疲劳;原创短视频则以水墨风格制作片头,以雅俗并蓄的宋乐作为背景音乐,拍摄中注重南宋菜制作的精巧细节。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多层次,我们还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教你做南宋菜”和问答互动环节,让一些对烹饪有兴趣的用户在家也可以尝试南宋菜。味,是味道。这属于个体感官层面,从我们得到的市场反馈来看,很多读者和用户的评价是“看视频口水都流到手机屏幕上了”“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啊”,因参与互动而拿到免费品尝名额的读者则反映“原来南宋菜不是看看漂亮,吃起来也很有味道啊,南宋人真会享受生活啊。”香,是效应。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好酒也要勤吆喝”。精心锤炼一个月后,《舌尖上的宋韵》得到了浙江省餐饮协会和杭州市名厨专业委员会两大官方组织的支持,获得负责人的高度评价。很快,浙江省餐饮协会民间菜专业委员会和杭州市名厨专业委员会作为联合指导单位出现在《舌尖上的宋韵》各个发布端口。越来越多的大师工作室也主动加入,数十位在省市餐饮界举足轻重的匠人、大师积极登场还原南宋菜的做法,宣传南宋菜的故事。借这些有影响力的餐饮人,杭州宾馆餐饮、社会餐饮纷纷开始推广南宋菜,让更多市民能轻松品尝千年前的美味。色,是养眼。《舌尖上的宋韵》在版式设计和新媒体UI上花了大量心思,力求呈现创新和与众不同,我们搜罗大量权威资料,将南宋元素融入自己原创的LOGO、版面和新媒体。以这样的精品意识去创新一个有着千年积淀的传统产品,最终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好看”。3《舌尖上的宋韵》带给我们的启示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年—年)暨中长期目标》等,宋韵文化和南宋文化理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宋韵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宋韵文化旅游开发、南宋文化品牌塑造、宋韵文化和南宋文化宣传推广等“六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那么,《舌尖上的宋韵》还能做点什么?《舌尖上的宋韵》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想象空间巨大的IP,除了现有的媒体融合产品,它可以是一台穿越千年的南宋菜品鉴会,这台品鉴会能让更多人了解南宋饮食文化背后的深厚底蕴;它可以汇编一套《南宋菜烹饪宝典》,这套宝典能让广大市民在家就能烧出南宋菜;它可以建立南宋菜讲菜员的规范培训体系,这套体系能让窗口单位向外地游客介绍南宋文化时更专业更生动;它可以联合杭州数十个大师工作室承载南宋菜薪火相传的使命,从年轻厨师一代开始,扛起传承南宋菜的重任。目前,《舌尖上的宋韵》仍按每周两店两菜的节奏进行着,执行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思考这个产品带来的启示。首先,强化细节精品意识。新媒体时代,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组报道,更需要带着产品思维去实现新闻产品的落地。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能否做到出类拔萃,就看“产品经理”是否具有在细节处理方面的精品意识,体现在版面、界面上一点细腻的小心思,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形式可以多样,切口一定要小。新媒体呈现形式多样,我们物尽其用,达到受众的广度。此外,切口一定要小,达到受众的深度。《舌尖上的宋韵》在整体规划中,我们用一道菜为切口,通过菜找到店找到人,形成一个点带动多个点散发的传播效果。主流媒体如何解读和传播千年宋韵,关系到“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的有效性。在宋韵文化高频次渗透于百姓生活的当下,讲好南宋菜故事,也是讲好宋韵故事的一条途径,对促进杭州文化繁荣、产业兴盛、人民幸福都有利。这条路,我们还会坚持走下去。

来源: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热文回顾

全网刷屏,阅读过亿!

《我们的天才儿子》引爆全网带来的思考

出圈传播,打造爆款!

媒体融合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破局”式呈现

元宇宙,媒体融合的3.0时代:

虚实结合,万物互联,无边无际

别放过它!细节!陈丽媛总结夺得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的最深感触!

我和*媒的情缘

工作才三年,他的4篇评论作品夺回4个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我在天目新闻做科技报道

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网络传播现象与应对策略

我们常说的新闻稿的“节奏”,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我怎样在前方报道东京奥运会

《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其中一名是嘉兴人》,这条二次传播稿缘何成为爆款

走出“流量陷阱”,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客户端竖视频变现对策

数字化能力跃升,让新文化报道“翩若惊鸿”!

新闻报道中的人物称谓怎样使用才合适?这篇文章为你细细分析

会议报道绝对是富矿,融媒体时代你更应当让它出圈出彩!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来看看!她打理的《小时人物》,怎样在人山人海里找到那个TA

我和*媒的情缘?

荣获中国新闻奖的这位卫视女记者有个心得:思想向上,心沉基层!

一场评选活动为啥能摘得浙江新闻奖?除了坚持16年?

新媒体作品,如何冲击好新闻奖?专家总结:要抓住这五个关键词!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如今的报社时*记者,都需要配备怎样的武器库?

以《央视新闻》记者王冰冰为例,看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网红记者”的打造

浙报《深读》唯深耐读

传媒评论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融媒思维打造精品,精彩传播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