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婚姻礼仪,“彩礼”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新中国成立之后,收受彩礼曾被认为是买卖婚姻的表现之一,法律明文废止。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彩礼重新在农村兴起,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男方:彩礼是负担,不想给
罗睿的老家在长岭县流水镇爱国村,父母都是农民。年哥哥结婚,家里重建了瓦房,并且给女方家6万元彩礼。“会亲家那天,我爸从包里拿出好几摞钱,都给了我嫂子她爸。”这是罗睿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现金。
罗睿家共有两公顷多旱田,种的是玉米,在年的时候,年收入不到两万元,6万元就相当于罗家3到4年的纯收入。即便是近几年,去掉种子化肥等开销,罗家一年也只剩3万多元钱。
年,罗睿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来自白城农村的女孩,很快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女孩母亲提出彩礼12万元、罗家全款买楼。长岭县城当时的房价约为每平方米元,一套房子需要十几万,再加上彩礼12万,也就是说罗家要支出近30万。最后双方不欢而散,罗睿跟那个女孩分了手。
之后罗睿又相了几次亲,大多数都说肯定得要彩礼,从七八万元到十几万元都有。罗睿将这段心路历程总结为,“给不起”、“不想给”、“不得不给”。
罗睿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他大学时所在班级的22个男生中,18人已婚,11位男生的结婚对象来自农村,10位给了彩礼,“最少的8万,最多的20万。”
给多少看“行情”
今年4月,百度长春吧上有一位网友发帖: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彩礼行情是现金20万元,还要有车、房、“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和彩貂。车要摩托、轿车、农用车齐全;“三金”得3万元以上;貂皮必须是彩色的,越艳越好;小两口婚后,男方父母必须搬出去住,必须签订财产协议,所有债务和新郎无关。这位网友在帖子的最后称:“做不到以上几点,在农村就娶不到媳妇!”
范家屯某村村民刘全和称,这位网友所说的,并不算太夸张。
刘全和说:“儿子结婚当天还有‘上车钱’元,‘改口费’元或元,还没算上接亲车队和办酒席的钱。”
总体算下来,儿子结婚,刘全和老两口的累计支出将超过50万元。“得还好几年,也就是这几年占地,亲戚朋友手里都有点儿钱,要不就得去‘抬钱’(借高利贷)。”
跟刘全和同村的李姓村民,就“遭遇”了20万的彩礼。“会亲家的时候,那边说要20万。”老李说,儿子脾气倔,当场就说不结婚了,还是女孩“讲情”,女方父母才松了口,最终定在16万元。但因此女方提出了附加要求:婚前李家的外债跟小两口无关;婚后小两口要住东屋。农村的房屋多是坐北朝南,一般来说东侧房间比较大。
女方:彩礼是面子必须要
为何彩礼的行情越来越高呢?一些女孩的父母会把彩礼的多少,当成自家女儿的身价,甚至当成炫耀的资本。在刘全和与老李所在的村子,去年就曾发生过一件事,因为男方给不上彩礼,母亲生生把女儿的婚事别*。
记者找到了女孩的母亲刘女士,有了如下的对话
记者:彩礼这事你怎么看?
刘女士:那能咋看,别人要多钱,我们也要多钱呗。
记者:那你打算要多少彩礼?
刘女士:15万到20万吧,男孩条件好的话,少点儿也行,最少也得10万。
记者:那要是男方家困难,拿不出这些钱呢?
刘女士:我姑娘之前处了个对象,说按照他们那边的行情,就给6万多,我就没同意。
记者:就因为差钱?
刘女士:不是钱的事,凭啥人家彩礼都10多万,到我这就6万,我姑娘差啥啊?其实这钱也落不到我手里,最后都给他们。彩礼就是个保障,你说万一结婚几个月就离了呢,我姑娘不就是人财两空了吗?
李霞和李艳欣是范家屯某饭店的服务员,都是当地人。在李霞看来,彩礼是面子,更是自己长相的标尺。
“我听说甘肃、宁夏那边,彩礼都是好几十万。”李艳欣曾经在省外打工,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听说咱们这边彩礼还不到20万,都想找吉林的女朋友呢。”
要多少看条件
那么女方在索要彩礼时,会根据哪些“指标”来确定金额呢?榆树市的闵家镇,当地的彩礼行情是除住房、“三金”外,现金15万元左右。“彩礼肯定不是瞎要的啊,肯定有说法。”闵家镇二十家子村村民李秀荷表示,根据男方的各项条件,对“基准彩礼金额”增加或减少。
李秀荷解释,像个人长相和有无不良习惯,其实是希望女儿能找到正经过日子的男人;学历和手艺则是希望女儿以后的日子能过得好一些;至于是不是独生子,则涉及以后遗产的分割。“彩礼的多少体现着我女儿的身价,钱越多,说明我女儿越优秀。”李秀荷说,“而且你要来的彩礼钱越多,男方家就越重视,离婚的可能就越小,因为再娶一个又得花不少钱。”
范家屯镇郜家村村支书孟凡平认为,男方和女方在彩礼上往往是一种博弈,总要找到某个平衡点,“女方家多要,是觉得说起来有面子;男方家想少给,其实是怕别人知道彩礼给多了,会以为自家儿子不好。”
(来源:新文化报)
决策杂志
全国一流智库媒体《决策》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