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流量、找流量促进媒体融合;
组建平均年龄为25岁的融媒体团队;
当负责任的资讯管家,帮助读者突破信息茧房;
……
这是《云南信息报》摸爬滚打30多年总结的生存发展经验。
近期,《传媒茶话会》采访了《云南信息报》社长杨文虎,求解《云南信息报》如何在四次改版实践中实现报纸突围,破解生存发展的焦虑。
报纸这张纸还有戏!
如今,受众信息消费的载体已由报纸、电视转向移动端,许多报纸的订阅量正在经历断崖式的下降。面临如此大的生存危机,报纸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这张报纸还有戏!”面对报纸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危机和尴尬境地,《云南信息报》社长杨文虎告诉《传媒茶话会》,“即使纸质版报纸聚集流量的功能不断萎缩,但对于报社的转型发展,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根基作用。”
杨文虎认为,纸质版报纸有三大优势:
☆报纸是获得社会各界信任的基石,是报社聚合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依托;
☆报纸是报社继续保有新闻采访资质、广泛参与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进行新媒体运营的核心基础;
☆报纸依然有一批忠实的读者,是整个媒体大生态中最具公信力、并具有独特文字美和视觉美的形态。
办活这份报,当负责的资讯管家!
“报纸要当负责任的资讯管家,帮助读者突破互联网人工智能推送所造成的信息茧房。”杨文虎告诉《传媒茶话会》,新的传播环境下,报纸要转型,报纸的功能需要重新调整。
如今,基于算法技术的新媒体平台带来了用户信息获取的“信息茧房效应”已经成为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