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这个十一假期
邦哥整理了下自己的家
本来都做好了痛痛快快“断舍离”的准备
没想到却翻出了一堆老式报纸
这让邦哥很是为难
想扔又觉得是份回忆
不扔还真的占地方
最后还是决定把它们留下来
等以后再好好做个“废物利用”
想来想去,好像报纸也就那么几种用法
要么垫东西,要么擦玻璃
没办法,只能求助于互联网了
结果竟然发现了价值块的报纸?
没错,就长以下这样
缝隙丝毫不差的镂空设计
恰到好处的颜色融合
清晰鲜明的图案这真的是报纸吗?
明明是蕾丝挂画吧
别说,就是加个零我也信
我敢肯定,当这些报纸呈现在你眼前时
你也会很吃惊
甚至有钱的话还会心甘情愿
花高价将它占为己有
不信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张张廉价破旧的报纸是如何华丽变身的
给报纸“做手术”
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女艺术家
这位改造报纸的艺术家
名叫MyriamDion
作为80后
MyriamDion也见证了很多事物的变迁
在阅读上,她常常认为:
当今人们进行电子阅读的速度过快
这样很容易导致思考的匮乏
面对这样的现状
MyriamDion非常想要做点什么
因为大学时学习视觉与媒体艺术
并且深受“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影响
她对色彩与图像
一直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
就这样,MyriamDion决定选取某些纸质媒介
并进行二次创作
报纸自带的年代感与独特的文字密度
迅速吸引了她
比起阅读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
人们还是更愿意静下心来欣赏画作吧
就这样MyriamDion决定对报纸进行雕刻
但那时她并没有专业的雕刻工具
MyriamDion没有感到惊慌
她直接找朋友要了把手术刀
邦哥知道,纸质雕刻艺术早就有几百年历史了
但是用手术刀的艺术家
对不起,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虽然在工具的选择上有点潦草
但MyriamDion对于报纸的选择可绝不含糊
她每天早上都要去报摊附近跑步
顺便严选出一份zui合适的报纸
以便回到家给它“做手术”
不知不觉,她家的报纸也堆成了山
在这个电子书和kindle盛行的时代
MyriamDion显然是一股清流
至于选择标准
MyriamDion表示
是根据图片来断定报纸是否具有加工价值
当然除了筛选“新鲜”报纸之外
MyriamDion也会选择
一些对年代久远的报纸
一般印有重大事件的旧报纸更合她心意
zui好的原材料外加得心应手的工具
还能做不出完美的纸雕作品?
虽然现在还没开始细细观赏作品
但邦哥在心里早就已经
给MyriamDion一个很高的分数了
报纸改造的更高境界
身价翻至几万倍
不同于大多数纸质雕刻家
MyriamDion更强调zui终成果的精致小巧
她选择开孔型设计作为主要雕刻手法
正因如此
她的作品早就脱离了纸质层面
在邦哥看来
加工后的报纸
花纹细致整齐,颜色丰富和谐
就像一件件蕾丝织物
哪里还有一点阅读材料的样子?
但却有很多人觉得
这并没有体现出报纸的意义
邦哥并不这么认为
比起凸显报纸本身
也许对慢生活及多思考的推崇
才是MyriamDion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已经说了这么多
我们不妨一起观赏下MyriamDion的优秀代表作
当你真正看到她的作品时
你才能体会到啥是报纸们的“纸生巅峰”
亚马逊雨林-火焰的废墟
这是年的一张《华尔街日报》
上面刊登着亚马逊雨林大火的消息
MyriamDion感到很痛心
并希望将守护自然的思想融于作品
于是她将那些描写火势令人担忧的文字全部pass
把作品轮廓设为方中带圆的形态
将亚马逊昔日的美好景象雕刻于zui中间
最后刻画鲜花环绕于景色周围
旨在凸显自然之美的永恒
从而唤醒人们内心对自然的保护之情
说实话,我在看到这件艺术品的首眼
就停留在中部的雨林景色
根本没有想太多
然而在知道这是一则描写火灾的新闻后
心情则由美丽瞬间变成了痛心
“slowdown”主题
这是MyriamDion在年的作品
先不看内容
就看这对称且环绕于纸边的“slowdown”字样
也该知道MyriamDion的一番苦心了吧
不难看出,她是有多希望
现在的人们能慢下来休息一会儿
看看这些细节,都能想象到MyriamDion
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用心的模样了
《蒙娜丽莎失窃》
这幅作品的原型是埃尔帕索晨报上的一则新闻
——杰作已消失: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MyriamDion为了表达自己的震惊
以及对艺术的心痛
大胆使用日本纸和金铜叶元素
营造出一种分裂破碎之美
估计偷画那人这辈子也没想到
自己当个盗贼,登报就算了
有朝一日还能成为个艺术品......
叙利亚父子
因为战争的残酷
MyriamDion决定将焦点放在
《国际邮报》上一则和叙利亚有关的报道
作品中间的父子图像
并未展现出战争的毁灭
而是专注于描述家庭之爱
看着父与子在纸上平稳地穿行
令人丝毫没有感受到战乱的紧张
反而有种温暖的感觉
伊丽莎白女王加冕
年6月2日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举行了加冕仪式
63年后MyriamDion抓住了这一历史事件
以公报上的相关新闻为原材料基础
创作了一幅向女王致敬的艺术画作
她保留女王的肖像画
并将文字全部改刀成绽放的花朵
以此衬托女王的高贵
年可以说是伊丽莎白的高光时刻了
而MyriamDion
也将这个美丽的瞬间永久定格
二战结束后的欢乐景象
在这张作品中
MyriamDion将人们团聚的喜悦
表现的惟妙惟肖
作品中的大面积曲线与人物密集聚拢的形态相结合
旨在凸显一种和平的美好场景
MyriamDion也借助了这张作品
表达对战争的排斥思想
虽然MyriamDion的个人设计网站
只收录了她年起的作品
但她的纸雕生涯却远没有这么短暂
早在年
她就根据全新版的LeDevoir
以及《国际哈罗德论坛报》
进行了独立创作
虽然那时MyriamDion的笔法比较粗糙
但她却凭借着独特的雕刻形式
从无数艺术家中脱颖而出
并且在她年至今的作品中
邦哥已经看出了刀法日益精致
及画作愈发强调背后意义的趋势
其实MyriamDion的作品非常多
可以说是个高产专业户了
但她的每个作品的质量都始终在线
并没有因为数量增加而缩水
这也是邦哥zui佩服MyriamDion的地方
一个80后女艺术家
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大把时间于一张张废报纸上
想必她雕刻的不只是艺术
还有自己细腻的内心世界
看了这么多,只能说
真是“同报纸不同命”
MyriamDion家的报纸
能以块的价格被疯抢
而我家的报纸
顶多当废品卖个两毛五一斤
如果想一口气看完MyriamDion的所有佳作
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