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读报纸,什么都是浮云
这两天,武汉某报的评论被刷屏了。我不晓得评论的作者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想表明一个什么意思,在现在这个状况下,这么说道,实在有点不合时宜。
转念一想,这张报纸、这个作者是不是另有所求?我倒不认为他们要表现什么正能量,而是要标新立异,似乎是想在目前报纸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弄出个眼球效应,把报纸的影响力扳回来。
事与愿违。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日益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坦白地说,电视新闻,譬如说那个联播,观众越来越少了。80后90后00后,有几个人看报纸看电视的?
年代,我出版过《新闻文化随想》一书。我的基本论点,新闻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把此前很长一段时期,大部分人早晨听广播、上班看报纸、晚间看电视,作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是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是发展变化的,现在这种社会生活方式也完全改变了。且不说新生代,连50后60后这些即将进入老龄的一代,也很少有坚持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了。
上个世纪中期,电视出现以后,有人断言,广播将不复存在;也有人断言,电视剧将代替电影。后来因特网横空出世,又有人预测,报纸将不复存在。对于第一个论点,我开始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电视可能分割一部分受众,但报纸(含杂志)、广播、电视还是会各占一方。交通广播电台出现,使广播有了复兴的势头,其实并没有大的改变,无非是随汽车市场突起而来,份额不大。进入21世纪以后,报纸订阅量每况日下,报纸衰落完全没有悬念。
因特网出现以后,快餐时代紧接而来。信息传播完全碎片化。人们接受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有接受者自己决定。视频直播、抖音这些玩意儿出现以后,电视和电影再也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电视走向没落,时限不会太久。行内的人看看广告流量走向,就清清楚楚了。
至于新闻放送,再也不是每天早晨听联播、每天晚间看联播。微博出现,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