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燕郊说是环京第一城,但是其产业发展一直为人诟病,成了这么多年以来燕郊最大的黑点。虽说燕郊早在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位就已经从高新技术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这么多年除了因为距离北京,而房地产业发展过盛之外,好像并没有其他的产业能与之相抗衡,而房价让燕郊备受瞩目的同时,产业问题也被一再放大。
始终没有一个产业发展规划的燕郊,即使在迎来了京津冀一体化,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之际,也并没有迅速承接发展自身,而昨天(年8月3日)北京日报发声,终于将日后燕郊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原文内容很长,小编在这将重点分析挑出部分:
1.
燕郊正谋划成为北京副中心地和拓展区
通州东侧、潮白河畔,寸土寸金的三河市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距北京市区比平谷等很多远郊都要近,作为离北京最近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在发展定位和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上都有鲜明的特点。
燕郊高新区建区以来,累计引进各类项目投资总规模超过亿元,来自北京的项目约占全区投资的三分之一。燕郊正谋划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腹地和拓展区,在机制方面,正考虑制定统一的产业指导目录、发展引导*策、产业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2.
最初燕郊产业定位:京东硅谷
燕郊高新区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创造挖掘优势、依靠整体引进、优化软硬环境、建设京东硅谷”的发展目标。近几年,受北京产业疏解和成本因素等影响,一批中小企业加速外溢,区中园成为燕郊高新区承接高科技产业的主要平台。
在北京,很多相对的较”小“公司,在哪个区发展都不起眼,搬到燕郊之后很受园区重视,能获得更多支持进而孵化成规模企业。而在百世金谷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占95%以上,很多都是来自于北京中关村、望京等地的现代高新制造企业。
以百世金谷燕郊国际产业基地为例,占地亩的基地是河北省重点项目,全面承接北京地区的产业升级与转移,承接的一大特点是面向高新制造、信息及技术研发等行业小企业。很多小企业在研发阶段缺少平台和资金支持,越是想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越需要这样的支持。园区为入驻企业设计了金融服务、智慧服务、综合服务、生活服务、创新孵化等五大共享平台服务体系,支持高新制造等中小企业孵化。
3.
未来燕郊与北京产业形成梯度发展
燕郊高新区与通州相邻,产业发展要充分考虑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这决定了燕郊高新区不是简单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三河在产业*策、准入门槛等方面已经与通州实现形式上统一,未来在产业方面,燕郊高新区将充分考虑北京产业的梯度转移和错位发展。
在百世金谷燕郊国际产业基地,由于园区地理位置很优越,30分钟即可到北京望京、首都机场等地。因此,很多公司并没有遗失北京的客户资源。
这是燕郊高新区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特点,也可以说明与北京产业发展形成的“梯度”。如同样是发展总部经济,北京以大型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总部为主,燕郊则以区域或功能总部为主;同样是文化创意产业,影视传媒、设计创意等集团或上游核心功能自然选择北京,拍摄、制作、动漫等产业链中端项目可选择燕郊;同样是软件信息产业,独角兽、上市公司、总部肯定选择中关村,中小企业、研发基地等则可以选择燕郊。
产业梯度转移,自然带来人才、资金、财税等方面的变化,下一步,需要积极探索两地间产业转移的配套*策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妥善解决与人员流动相关的教育、社保等问题,有效促进燕郊与北京协同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环京快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