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看的文科书也就是《张作霖演义》之类,可他又不像其他老人那样可以听单田芳的评书。他爱听戏曲,有时候可能怕影响别人,就关上门听。现代京剧听得最多的,不,应该是我在旁边听他听得比较多的有《沙家浜》等。
《沙家浜》后来我才知道是经典。主要是经典台词有很多:“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人一走,茶就凉”。爸爸走了,可是,大约一年前开始,他的茶杯已经很少用。医生最后说他肌体缺乏营养,可能是个人长期生活不拘小节之故。我能背京剧、越剧甚至二人转的不少台词,这是在爸爸跟前耳濡目染的结果。
爸爸的墓碑前,我们摆了烟。戏曲,再大音量也听不到了。
唱?没听过。我估计他年轻时候也可能会点。
爸爸看着不具备娱乐性的《新文化报》,不肯去楼下的动植物园走走,这退休状态一度让人着急。动植物园是长春市体育休闲的一块宝地。爸爸的身体素质很好,可也经不住岁月流年的侵蚀,半年前就已经瘦到形销骨立了。
他念书的地方是长春冶金建筑专科学校,校名工整地写在《结构静力学》教材封面上,他是建筑专业班,真是个让人看不懂的数字。这本教材年出版,是从苏联引进的。我读书时最愁的是物理,包括力学,更不用说电学之类的。我儿子对物理投入了不少精力,不知道算不算继承老一辈。
爸爸读书的学校有多少人,面积有多大?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长春,谁也去不了。能穿越的只有墓园的大门。爸爸总是不爱讲家史,讲个人奋斗,那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低调吧。
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