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潇潇云聚云散,雨茫茫潮起潮落。从我发表第一首新诗到现在,已在风风雨雨中不知不觉穿越了整整40年。这一路走来,风雨泥泞、断断续续跨越了两个世纪。
这期间有播种,也有收获;有欢乐,更有迷茫和痛苦。回望多年平常岁月和学习创作的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新诗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平凡的生活,就不会有最美的诗歌;不愿意感受人间万象,不主动去体会人生路上的世态炎凉,诗人的灵感和诗歌的生命最终必然会枯竭!
既然新诗连着人间万象,那么,我们的诗歌素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无事不入。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岗位上、在我们的交流和来往之间、在我们普普通通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无论是欢乐沸腾的村镇,还是昼夜奔忙的工地;无论是春种秋收的田野,还是书声朗朗的校园,处处都有诗歌的亮点在云聚、在暗藏、在闪烁,这就要看我们是否有心去捕捉、去发掘、去开采、去发现。正如丹丁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现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何让诗意的美,走进我们平凡而又枯燥的生活?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要达到这个的境界,却并非像喝蛋汤那么轻而易举啊!把它倒过去说,那意思就是:要在平淡无奇、纷繁反复、枯燥无味的生活中,怎样去发现和开采诗意的美?再说得直白一点,即是怎样把握瞬间的灵感,写好自己想写的新诗,让平凡生活的田园绽开妩媚动人的诗花?!常常有人问我:什么是诗?写诗究竟是投什么?我想借用这几句话来回答:“诗/不是花可供人欣赏/不是酒可供人浇愁/诗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诗是催征召唤的鼓手/如果你心系祖国情牵故土/写诗/投的就是用心高扬主旋律/紧跟新时代/去开拓、去创造、去奋斗!”诗,是用心去编织的锦绣世界,是用情来浇灌的美丽宇宙!写诗确实需要灵感,但这灵感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和实践的积累。我写的第一首诗,是在40多年前的元旦前夕。依稀还记得那年我19岁,刚刚参*入伍不久。尽管白天野营、训练、很苦;晚上站岗、放哨、很累。但当时,部队全新的生活感受,却在我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波,我想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一下我的心情,礼赞一下我们的*营和战友。但是,从哪里着笔?从哪里写起?那时写部队战斗生活的诗歌作品很多,我一个新兵能写得好吗?能写出新意来吗?思来想去,想了很久,都无从下手。刚好那天,部队给我们配发的新*衣、新*鞋、新的领章、帽子和帽徽发下来了,大家高兴得乐不可支,都在纷纷试穿着自己的*装,我的目光忽然落定格在这全新的绿*装上,心里灵感一闪,于是,就爬在床铺上写呀改呀,磨矶半天。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一首诗——我是一棵绿草
绿色的*衣哟,绿色的*帽,
绿色的*鞋哟,绿色的背包……
当我走进林间,我是一片绿叶,
当我潜伏草丛,我是一棵绿草!
是的,我是一棵翠绿的青草!
大地是我慈爱的母亲,
春与冬的激战把我创造!
每当我想起儿时的往事,
记忆里总留着冰雪的残暴……
正是为了让袭人的寒流不再卷起,
我才用身躯织成挡风的襁褓!
正是为了使人们的梦境不再受扰,
我才把每片叶子都化着警惕的尖刀!
啊,我是一棵绿草,
一棵为春天而诞生的青青芳草!
为了使母亲得到宽慰,
我将永远依偎在大地的怀抱……
这首小诗寄出后,不久便被驻地报纸发表,并在当时被多家报刊给予了转载,在*营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报刊编辑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我没有想到的。由此,我觉得写作、特别是写诗一定要做到从细小处着眼、从平实的地方着手、从自己深有感触的熟悉的生活片断着笔;再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虚实结合展开联想,从而达到形象逼真、意境新美、情动心扉的目的。
新诗创作,一定要特别注意言之有物,要把旷远而空灵的意境,融入形象而平实的诗句之中,使内心炽情含而不露。而千万不能洋洋洒洒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浪费思维。我有一首诗曾发表在部队《工程兵报》上:
闪光的小水珠
当绵绵春雨从原野上走过
我的生命便悄悄地降落
我把全部的爱献给每颗土粒
我热烈地狂吻着山野上的一草一木……
我是一颗小水珠哟
闪光的小水珠才是我
翠草上绿叶向我倾吐着爱慕
我没有辜负母亲的冀托——
当我把一颗赤诚的心交给大地
大地也赠与我绿叶一片鲜花一朵
我是一滴小水珠哟
闪光的小水珠才是我
日日夜夜我把眼睛瞪得又圆又亮
于草丛中闪烁在绿叶上巡逻
虽然我的贡献很小很小
但我得到的爱实在很多很多……
啊我是一滴小水珠
闪光的小水珠就是我
谁说我生命短暂一闪而过
谁说我弱不禁风力量微薄
大洋浩海是我不息的生命
大江长河是我青春的赞歌!!!
写这首诗时,正是部队训练之余。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我看见营房的铁丝网上挂满了晶亮晶亮的小水滴,心里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便开始思索: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许多明晃晃的水珠儿像不像睁大的眼睛在凝思它们存在的意义?眼前的小水滴会与大江大海命运相连吗?这样想着想着,一首境界不一样的小诗就这样草拟成器、并发表出来。
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你时时注意以平实的心态留意观察与思考,就会产生灵感,就会发现有很多躲藏于身边的诗歌的花朵为你悄悄绽开、向你传递异香——比如,前年我写的《相逢点头笑》:相逢点头笑/世界真奇妙/人生路上偶相识/一见成故交;旅途多漫长/追梦不疲劳/历尽沧桑终不悔/情牵大目标……相逢点头笑/握手问声好/新朋老友常相聚/岁岁有今朝相互送祝福/生活乐逍遥/风风雨雨见真情/青春永不老!啊!相逢点头笑/情暖花枝俏/美丽的梦啊在招手/明天更美好!!这首诗,是在春节前的平常生活聚会上信手写成的。因为见到了许多来自京城和江城的编辑学者朋友们,有许多都是第一次碰见的新面孔,大家点头、握手、交谈,有说有笑,我很快想到了*梅的一句老话: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便成老朋友!真的是人间万象,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啊!这就是《相逢点头笑》写作前后的思考与观察……像这样,写作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像我最近几年写的《睡莲》《红叶》《根》和《故园三月》等等......组诗《与炊烟袅袅飘升的乡情》中的《怀念炊烟》一首,也是我做饭时于观察、思考之后,突然想到的:凝视煤气打出的蓝色火焰/我在默默怀念儿时的炊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故乡袅袅飘升的淡蓝/已经/离我们愈来愈远……每当夕阳钻进鸟窝/想念炊烟/晚霞便染红遥远的山峦/那缕缕青淡/缕缕温暖/不断升起在/我童年记忆的画面……呵呵故乡的炊烟/是儿时迷路时/远方母亲无声的召唤//是父辈默默奋斗中/一串串长长的足迹与标杆/是我美丽而甜美的家园/悠悠升起的无限的亲切、希冀与思恋……这组诗里还有一首《乡土》也是在悉心观察与思考之后,产生的一连串密集的意象联想——“城市以外的那一片绿/恰似母亲的温柔/童年在这里染着草香/青春在这里枝繁叶茂/诗情在这里俯首即拾/思念在这里牵肠挂肚/生命啊,就象一簇绽开的蒲公英/永远依恋/乡野的碧绿……”这组诗的最后一首《在故乡的柳林里》是我追忆童年趣事,着意寻找童心自我感到最真挚最满意的一篇。诗中写到我离开故乡10年后重返故园,一连串深情怀想和追忆的情与景——在故乡柳丛里顺着弯弯的故乡小径
我走进一片葱翠的柳林
树枝摇起阵阵轻风
为远归的客人献舞洗尘
柳条亲热地搭在我肩上
象真的认出它童年的伙伴……
多少回我曾在这里掏过鸟窝
多少回我曾在这儿捕过青蜓
多少回我曾在这儿吹起柳哨
吹出我孩提的欢欣和憧憬……
呀那不是儿时的我吗?
攥一支碳灰染黑的木头枪
冲杀在柳丛林中
炸“碉堡”呵,捉“特务”呵
红纸剪成的五角星
贴在我那挂汗的脑门
一把柳树棍削成的“战刀”呵
斜别在裤腰直拖到脚跟……
故乡的柳丛啊
珍藏过我当英雄的梦……
这些灵感的火花,都是在生活实践中被观察与思考所擦亮的。可见留心观察和思量,是诗意飞翔的重中之重。热爱诗歌的朋友们,在写作的过程一定要重视把握这一细节,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并不断积累,为新诗创作灵感升华打好基础。
在我们生活的时空里,其实很难免摆脱轻妄与低俗、平庸与浮燥的困扰,写作与写诗,就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坚韧的信念,细心地观察和思考,力戒浮躁,排干扰与羁绊。要始终保持热爱和勤奋,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情者,主动把自己置身其中、勇立潮头、勇于创新创意、标新立异。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应成为新诗写作者永记在心的一句名言。虽然我们的生活很平常、很琐碎、很枯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循环往复、波澜不惊,但却外平内宕、暗流涌动。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绿叶,要想在日常生活之中平中见奇,写出好的诗作来,就要时时留心、用心、细心,在太淡平微的现实中,善于捕捉并擦亮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的火花。要善于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