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9:00,由新文化报举办的长春小升初公益讲座第二场在新文化报社8楼如期举办。
“小升初过渡,孩子们会面临着各种不适应,那么面对这种不适应,孩子该咋办?家长又该咋办?”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学校语文杨杨老师开门见山,接下来杨杨老师的讲座可谓是妙语连珠,既有学科学习方法,也有教学理念,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家长无不为杨老师的见地和教育思想所折服。
杨杨老师妙语连珠,直奔主题。
以下为杨杨老师的讲座实录:
小升初各种不适应先从习惯培养开始
杨杨老师告诉家长,面临小升初的过渡,孩子出现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五方面:
首先是对考试的不适应,初中的考试比小学要频繁,且考查难度增加,分数差距拉大,难免使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
其次是对笔记的不适应,老师黑板上的内容不是唯一的重点了,看似随口的一句,却是重点中的重点。所以要学会听课,学会抓取、记录课堂的重点;
第三点是对格式的不适应,包括书写的格式,作业的格式和习题的格式,初中对于各种格式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学生要尽快适应;
第四点是对时间的不适应,比如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作业的质量,以及额外针对性作业的完成主动性;
第五点是对知识不适应,表现在课堂的节奏安排,课堂的知识分配,以及对于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
如何养成好习惯,顺利度过小升初,杨老师分别给家长和孩子一些建议,“作为家长,多与老师交流,交流一段时间内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态发展———培养家校合作的习惯。
作为学生,多与老师进行交流,了解自身知识的短板———培养信赖老师的习惯。”
同时,杨老师也希望,家长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奋点所在,同时培养顺畅交流的习惯。
家长们认真的记着笔记
杜绝“三无产品”五个要点写出好的初中作文
关于“小升初”作文写作,杨扬老师指出,对于孩子来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的高度和做人的高度一致,才能写出健朗大气、饱含情感的好文章。
杨杨老师给出写出好作文的要求,“话题根植于原生态生活,要求考生
最后,杨杨老师给出写作建议:第一,抓住叙事、莫令文章空洞;第二,精研描写,为文章增色,不使文章流水账;第三,适当抒情,或点睛之笔,不可一味煽情;第四,切忌不可编造,一来毁了学生的创作之路,二来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第五,口语为先,先进行口语表达,再到纸面,实现“口手结合”。
讲座嘉宾:东北师大附中新城学校杨杨
杨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学校教师。长春市“十佳”语文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年吉林省中考命题组成员;长春市命题人才库成员;年考纲编写组成员。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吉林好课”展评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重要启事:
爸妈营年幼升小、小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