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总能看见你们步履匆匆的身影;
办公室里,总能听到你们谆谆善诱的话语。
他们,有母亲的慈爱,有父亲的严格,有朋友的知心。
他们用心血筑就爱,用爱赢得学生心。
他们坦城,宽厚,平易近人;他们勤奋,自强,工作尽心。
他们教育学生用慈爱,学生回报他们以爱戴。
他们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
诠释着“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内涵。
于吉红:将爱国情、报国志融入科教事业
于吉红,女,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协副主席,吉林大学科协主席。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现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刊)和ChemicalResearchinChineseUniversities(英文刊)两刊主编,英国皇家化学会旗舰期刊ChemicalScience副主编,MaterialsHorizons,MaterialsChemistryFrontiers,NationalScienceReview,ACSCentralScience,ACSMaterialsLetters,InorganicChemistry,Chem,Matter等国际期刊编委/顾问编委,国际分子筛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于吉红作为首批“全国高校*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其始终将爱国情、报国志融入科教事业。
于吉红作为科教一线的*的十九大代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始终怀揣科技报国的梦想,履职尽责,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科教事业的振兴做出最大的贡献。
迄今,于吉红在Science等学术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出版著作7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70余次。年至年,每年均被爱思唯尔评为化学领域的“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全球华人无机化学“BauFamilyAward",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人才等荣誉称号。
执教以来,她共培养博士近60人,已有30余人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其中既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也有学成归国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其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精心培养专业人才。
于吉红长期从事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分离和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1)提出了基于“晶体基因”的思想高通量预测和筛选分子筛催化材料的新理论方法;2)发现了羟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筛水热晶化的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使人们对沸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有了新认识,而且为化学工业上具有重要需求的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的高效、节能和绿色合成开辟了新的路线;3)发展了分子筛定向合成的方法学;4)研发出系列高效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于吉红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致力于高效催化材料的材料基因组研究;面向国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她勇挑“多孔功能材料”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的重担,力争提升我国多孔功能材料研究的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基地,凝聚和培养具有国际影响的青年人才团队;面向国家“双一流”建设,她肩负起“多孔功能材料分子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的重任,致力于在更高水平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年,吉林大学成立了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作为与国家外专局共建的全国首家高校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于吉红带领实验室紧密围绕新物质的创造与转换、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未来科学前沿,引进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组建中外联合科研团队,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及应用研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姜波:坚持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孩子们阳光成长
姜波,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科技英语系,同年7月参加工作,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完成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课程学习,自年7月到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任英语教师、班主任至今。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历任学科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姜波老师对教育事业有一颗诚挚的心,她坚持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孩子们阳光成长。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不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高尚师德的典范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学识学养上不断提升自己。她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经营,而且不是一时的,而是永久的!为此,她每天早来晚走,为学生认真地批改、辅导;为此,她更加热爱自己的学生,她对学生总是一视同仁,每一个孩子都是她手心里的宝儿,不可偏爱,不报成见,不徇私情;她在对学生的爱中也饱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她总是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她一直用真心、真情面对孩子,因为她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从心开始的,教育只有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姜老师带领着同学们高质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工作和任务,一次次收获了成长的丰收和喜悦。她所带的班级连年获评学校优秀班集体,年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朝阳区优秀班集体。年,带的9年3班在长春市中考中考入长春市四大重点高中的总人数在普通班中名列前两名,而且白东壁同学是普通班中仅有超过分以上的两名中一员;年,所带的班级在长春市中考中%升学,而且考入重点一类高中、二类高中的总人数在年级组中最多,所教的两个班级的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年,所带的班级各科的三率在学校19个普通班中均占前1/3,而且高赫同学以总分名列全市第四名;年,所教的9年8班在中考中成绩更是让家长们欣喜,乔丹桔以的高分名列长春市第一名;年,所带的9年2班各科的三率在年级中名列前茅,班级平均分达到了.8,赵怡宁同学更是荣获全市领先、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她本人也多次荣获学校优秀辅导员、优秀教育奖、优秀教学专项奖、巾帼优秀班主任,年10月荣获长春市优秀班主任。
姜波老师爱岗敬业,有责任有担当,注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班级各项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得益彰。她所带班级学生热爱家国,敬长孝亲,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她精心策划着学校和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无论是学科竞赛、篮球赛、运动会,还是班会、“一二九”红歌会等,孩子们都呈现出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振奋的状态,获得老师家长们的高度评价。因此,也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孩子们的使命担当,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为了理想而努力,为了梦想而拼搏,在感恩中一路前行。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是创新改革示范一方、影响全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知名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于年开始进行的潜能生教育实验研究与实践三次走进央视,引起强烈反响,收获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就在那个时期,年,姜波老师勇敢地承担了9年3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是个曾被老省二人称为第二潜能班的班级。经历了一年大家难以想象的磨砺和淬炼,姜波老师也真正地成长和成熟了。然后就一直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并任教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备课组长的任务,甚至还兼任教研组长的重任。
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她经历了很多。不用说日常每天的早来晚走,6:40前必须到达班级对学生们的守护,她特别欣赏认同校园里丰富的文化生活,并积极实践,和学生们热情参与。尽管这十几年来很少享受到纯粹的周六周日和寒暑假的休息,不是与孩子、家长沟通交流就是参与社团活动,但收获了充实和满足,因为助力孩子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年以来,学校开始探索进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年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年、课程建设攻关年工程,丰富课程资源供给打造立体化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姜波老师便是这课程实践中突出示范代表,每学期她的班级都至少有两个社团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
教育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心的深处。班里同学杜宇彬因脚伤不能上学,姜老师就和班干部一起为在家的他补课两个多月;在得知班上的一位同学正在为小学时的校友由于患上了脑瘤募捐时,她拿出来当时身上仅有的元倾囊捐助。当家访时了解到莫迪来自农村,在学校附近与他人合租房子,一个月没有洗澡时,她陪这个女孩去洗澡。还有,在家访中了解到班长董柏哲从小就没了父亲,母亲靠在幼儿园打工维持母子的日常生活,更有了解到陈祉邑父亲突然间患了癌症,母亲为了照顾父亲失去了工作,现在家里的积蓄将近花光了……作为班主任,她除了在感情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