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镜头里的乌拉满族过大年,年味十足后面的
TUhjnbcbe - 2021/4/20 17:40:00

祈福、添仓、扭秧歌;

饺子、粘豆包、杀猪菜;

雾凇、烟火、过大年!

今天是农历小年,

虽然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

但在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

已经充满了年味。2月1日下午,

吉林市龙潭区开展的

第二届“乌拉满族过大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在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举行。

满族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满族特色的祈福表演

表演者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用歌舞虔诚地向神灵祈福。

大秧歌扭起来,欢欢喜喜过大年。

过年当然少不了包饺子。大年三十儿晚上,零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个风俗开始于明朝初年,原来“交子”的谐音便演变为“饺子”。粘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还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有团团圆圆的祥和之意。

贴福字

欻嘎拉哈,是满族的一项民俗游戏。现在的小朋友可能没玩过,甚至没见过。嘎拉哈是满语(galaha),汉语译过来是“骸骨”,也就是膝盖骨的意思。嘎拉哈的四个面分别称“针儿”“驴儿”“坑儿”“暴儿”,利用四个面的不同组合分别进行“弹”“抓”。欻嘎拉哈还要与布口袋并用,玩时,把口袋向上扔起然后凭记忆去抓相同的嘎拉哈,在口袋落下时接住。

在晚饭之前,小朋友会玩满族特色的游戏。比如“撞拐”,以单脚支撑,单膝攻击对方,以将对方击出场外或失去平衡倒下为胜利。北方多称为“撞拐”“斗拐”,南方多称为“斗鸡”。还有“扳棍子”,比赛选手席地而坐,伸直腿,两人脚掌相对,手握同一根木棍。比赛开始,各自用力扳,使劲拽对方,以对方的臀部离地为胜。据介绍,这种活动主要是锻炼人的臂力和毅力。这是满族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充满独特的文化内涵。

书法家在写春联福字

此外,人们还要放烟火、赏冰灯,贴春联、写福字,最重要的是,大家相互拜年,说说一年的辛苦,憧憬来年的幸福。

本期文图:新文化记者李洪洲

通讯员朱建伦

本期编辑:小甜儿

重要通知

01

获得冬季农博会门票的网友名单如下:

1、立春

2、婉茹

3、秀清

4、谁是我我是谁

5、A*3Q

6、杨晓慧

7、拓荒者

8、冮秀华

9、隋东明

10、天马行空

以上10位网友请于2月12日前到新文化报社一楼,每人领取门票2张。

联系-、。

02

“念响杯”吉友快拍年度摄影师评选活动评论点赞前20得念响酒一瓶,部分还未到报社领取念响酒的网友:家是港湾、A左右摄影、金紫杉、A珂诺映画影像、优优、小凡、老兵光影、花开、长天艺术、娜是极好的、海鸥、宣勇生请于2月12日前到新文化报社一楼领取。

联系-、。

另外,获得年度十佳摄影师和优秀摄影师的吉友们,也请于2月12日前到新文化报社领取奖品。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镜头里的乌拉满族过大年,年味十足后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