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长春老夫妻12年花了万买保健品,因
TUhjnbcbe - 2021/4/13 0:14:00

这是位于长春市青岛路上,一对老夫妻的家。50平方米的老旧房屋,厅里、大小卧室、冰箱里堆满了各种的保健品。

“这些都是我父母买的,怎么劝都不行。”长春市民赵女士一边掀开床垫子,一边说。“看没看到,一个赭石床垫子就1万多,一共两张这样的一模一样的床垫子,非说功能不一样,我爸那屋子床上还有呢。”赵女士看到这些就感觉心里特别压抑。

老夫妻在小区很“有名”,邻居经常看到两人大包小包的往家拎保健品。“一到开支的时候,就能看见赵叔拿着厚厚的一沓钱,走到小区门洞外,给卖保健品的人送钱。”一位邻居说。

两人都是离退休干部,尤其是今年89岁的赵勇(化名)是离休干部。两人的退休金加在一起在“1万大多”,四个儿女的家庭条件很不错,尤其是小儿子在青岛是从事高科技的专家。据两位老人统计,从年开始至今,两人已经花了万元购买了各种保健品。平均每年10万元,几乎是两位老人每年所有的退休金。

“我现在就想要回多元钱。”原来,从年开始,两位老人在长春市汇康百健经贸有限公司购买保健品。两年来,仅是有收据的保健品就已经有4万多。年,两位老人在购买了一次保健品后,86岁的李淑贤(化名)吃完保健品后拉肚子了,而说明书上写着腹泻者禁用。“当时上课的时候,讲课的就说好处,也没说有可能引起腹泻啊。”为此,老人想退回多元钱,但被拒绝了。“我妈可伤心了。”赵女士说,负责父母销售的一位年轻人长的很精神,会来事。老人就把他当成孙子一样对待,经常给他拿水果,还带回家里吃饭。可这位老人眼中的孙子一听要退款,就变了态度,后来就不接老人电话了。“小甄子这小伙子平时不错啊,怎么一提到退款就变了个人。”李淑贤说到这,有些伤感。万老人不觉得心疼,可是元退款不成让他们稍稍有些醒悟。而这位两位老人12年购买保健品的经历也是众多相同老人中具有代表性一员。

“‘黑蒜精’、‘雪猪油’听着名字都吓人。”赵女士说,还有老人竟然买像鳄鱼胎似的东西,什么都敢吃。“这都是什么保健品啊,吃坏了可怎么办!”赵女士说。

菜烂在冰箱早餐就吃保健品

老人家有两个冰箱,一个是专门放保健品,一个是放日常的食物。“菜都烂在冰箱里都不吃。”赵女士说,子女们经常给老人买吃的。可老人主要就是吃保健品,“天天早上就喝一碗羊奶粉,吃一个鸡蛋。”赵女士说,动不动就嚼着鹿茸片什么的。“你也吃点,这东西挺好的。”李淑贤一边吃,一边递给记者。

“这些东西都是‘发物’老人总吃能行吗?!”为了防止老人过于依赖保健品,赵女士和妹妹们经常到老人家给老人做晚饭。“鱼肉菜我们换着花样做。‘逼着’老人吃”。

一次,李淑贤咳嗦,赵女士和妹妹们强医院打针,“后来病好了后,我妈竟然说是吃保健品吃好的。”说到这,赵女士气的身上都有些发抖。“我弟弟经常打电话让他们去青岛住。”赵女士说,弟弟让老人到青岛去住,除了想和父母团聚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让老人换个环境,断了和那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的联系。可父母说什么都不去。赵女士姐妹几个人为此经常带老人出去旅游,可回来后还是照买不误。

“别说了,我就想要回多元钱,以前的事说它干啥。你赶紧给我走。”李淑贤指着女儿说。

保健品公司:原来的销售员已经不干了

李淑贤说,当初她花了多元买了3盒一种叫做“天天胶囊”的保健品,拿回了2盒,还有一盒没拿回来。她当时吃的是公司另外赠送的几颗胶囊后就腹泻了,所以盒的保健品还没有动,她希望退款。还有就是当时买了几千元的保健品,公司赠给她元的代金券,等于是‘白送’的保健品。但这种代金券只能在公司买东西。后来,她把这元代金券给了“小甄子”,小甄子也一直没有给她东西。

为此,记者联系到了长春市汇康百健经贸有限公司一名姓白的经理,白经理表示,老人说的“小甄子”已经不在公司干了。“保健品我们确实卖给老人了,这点我们承认。”白经理说,但他是后来才接手这个事的,所以需要和老人共同核实当时购买保健品的数量和价格。“我们会积极与老人进行处理。”白经理表示。

心理专家:痴迷保健品的老人,一般情况都伴有疑病症

营养专家: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和食物

“我就不明白了,我父母为什么如此痴迷保健品。”赵女士说,儿女们很孝敬,除了在外工作的弟弟,女儿们经常到老人家,老人也不像报道中分析的孤独,需要人关心所以才给推销的人可乘之机。

吉林省心连心理教育研究所心理学专家金华对此分析说,痴迷保健品的老人,一般情况都伴有疑病症(死亡恐惧),焦虑症和强迫倾向,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老人在成长过程中就缺乏安全感,喜欢被
  

因此,子女、家庭、社会要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春老夫妻12年花了万买保健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