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谁是ldquo价值中国rd
TUhjnbcbe - 2021/3/3 6:37:00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首发于《关东学刊》年第1期)

鲁迅的遗产与萧*的命运摘

abstract

在鲁迅晚年交往的年轻人中,受鲁迅帮助最多、影响最大、与鲁迅关系最密切的,首先是萧*。鲁迅去世之后,以“鲁迅弟子”自居并以此著称的,首先也是萧*。这曾使他获益良多,即使到延安之后,他我行我素,任性而为,目无组织纪律,拒绝入乡随俗,执意做同质集体中的异质个体,却仍然能够安然无恙,说到底是因为领袖对他另眼相看。当革命在全国胜利之际,他头上的保护伞却不再有效,因而使他成为新时代第一个被打倒的著名作家,陷入悲惨境地。萧*命运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现着时代文化风尚的变化,也体现着鲁迅精神的实际处境。

关键词:鲁迅;萧*;遗产;命运

众所周知,鲁迅去世之后,留下了一些追随者。他们热爱鲁迅,敬仰鲁迅,以鲁迅的弟子自居,试图继承鲁迅的精神,走鲁迅的路。客观地说,鲁迅的弟子们没有人能够与鲁迅比肩,也没有人能够完整地把握鲁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鲁迅的感情和自己的人生选择。在这些人当中,表现最突出的,首先就是萧*。在与鲁迅晚年交往的年轻人中,萧*受鲁迅的关怀和帮助最多,对鲁迅的感情也深,表达也最强烈。因此,在鲁迅去世之后,他自然得到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遗产和“鲁迅大弟子”所带来的声誉和地位。然而,这是萧*的幸运,却也是他不幸的根源。我在论及胡风时曾经说过:“按照一般规律,谁继承遗产,谁就要承担相关债务;谁继承遗志,谁就要面对过去的恩怨;谁高举大旗,谁就要准备承受射向大旗的枪弹。所以,继承、发扬、坚守之类的话,如果只是嘴上说说,也许是容易的,但如果真要实行,却不能不面对严峻的问题:债主会找上门来,复仇之剑会时时高悬于头上。”*这话对萧*同样适用。萧*去延安,被领袖们特别容忍,另眼相看,无疑是沾鲁迅的光;然而,就在鲁迅作为新时代的文化旗帜而被高高举起之际,鲁迅的追随者相继倒下去,萧*又是第一个。这其中的奥秘至今半显半隐,本文的目的,只是清理萧*与鲁迅的关系,看他从鲁迅那里得到了什么,又因为鲁迅而付出了什么,并由此探讨这得与失与他所处环境的关系。

01/萧*与生前的鲁迅

萧*与鲁迅相识甚晚,所以相处时间不长,从年11月到年10月,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却从鲁迅那里得到了很多,并且深受鲁迅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人格和立场,决定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并且对鲁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年9月,萧*第一次给鲁迅写信。这时候,他与萧红刚从哈尔滨逃到青岛不久。在哈尔滨,这一对年轻的患难夫妻合作出版了小说散文集《跋涉》,可是,《跋涉》的出版没有给他们带来利益,反而使他们面临危险。于是,在好友舒群的安排下,他们逃到了青岛,落脚在舒群岳父家。这时的萧*一边编辑《青岛晨报》副刊,一边在写他的《八月的乡村》,萧红则全力写作《生死场》。很快,萧红的《生死场》写完,萧*的《八月的乡村》也即将告峻。两部小说完成了,可是出路何在呢?谁能帮助他们?最后,他们想到了鲁迅,由萧*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信是寄到上海内山书店的,鲁迅能不能收到,会不会回复,他们全无把握。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很快收到了鲁迅的回信,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不必问现在要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如果作者是一个斗争者,那么,无论他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斗争的。”并且答应了为他们看稿的请求:“我可以看一看的,但恐怕没有工夫和本领来批评”*。

遵照鲁迅的嘱咐,萧*把萧红的小说复写稿挂号寄给了鲁迅。几天之后,萧*的《八月的乡村》亦完成,两人决定马上去上海。他们是11月2日到达上海的,当天就给鲁迅写信要求见面。鲁迅于11月3日回信,对他们表示关心,并提醒他们“上海有一批‘文学家’阴险得很,非小心不可”,但对于见面,却没有立即安排,而是说:“你们如在上海日子多,我想我们是有看见的机会的”。直到二十多天之后,11月27日,鲁迅才通知他们:“本月三十日(星期五)午后两点钟,你们两位可以到书店里来一趟吗?小说如已抄好,也就带来,我当在那里等候。”鲁迅在信中还非常细心地注明:“到书店,坐第一路电车可到。就是坐到终点(靶子场)下车,往回走,三四十步就到了。”*

11月30日下午两点,萧*夫妇准时来到内山书店,鲁迅已经到了。他把萧*和萧红带到书店不远的一家咖啡店,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交谈。说话的一直是萧*,萧红只是在一边痴痴地望着鲁迅。从萧红后来的回忆可以见,鲁迅在她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脸颊消瘦,颧骨挺突;嘴上浓密的髭须与头上硬直的短发,都极具个性;眼睛时常眯起,越是眯起那里面透出的目光越是犀利……她就这样看着,内心生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疼,甚至泪水忍不住就要流下来。临别时,鲁迅拿出20元钱送到萧*手上,说:“这是你们需要的。”有了这20元,他们的生活已经没有问题,但令萧*尴尬的是,他们没有坐车回去的零钱。于是,鲁迅又把手伸进衣袋,掏出一把大大小小的银角子和铜板。

作为初闯文坛的年轻人,萧*和萧红的确很幸运,第一次见面,鲁迅就对他们产生了好感,因好感而生关心,并且竭力扶持。很快,鲁迅设宴于梁园豫菜馆,把他们介绍给茅盾、叶紫、聂绀弩等,而且委托叶紫做他们的监护人。以为他们“解馋”的名义,鲁迅设宴为他们请来了《文学》《译文》的编辑*源和《芒种》的编辑曹聚仁,使他们与之相识。接着,又指导他们成立“奴隶社”,把萧*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和叶紫的《丰收》作为“奴隶丛书”出版,并且分别为他们写了序。为了他们能够顺利地立足于上海文坛,鲁迅还为他们做了一些具体的谋划。比如,“萧三郎”这个名字是不能用的,因为有一个“萧三”在苏联,是敏感人物;笔名应该有两个,一个用于《八月的乡村》之类,一个用于卖稿换钱,否则,《八月的乡村》印出后倘为“叭儿”所

TUhjnbcbe - 2021/3/3 6:37:00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6/5464384.html

风云激荡的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回望这个大变局之年,各行业都在创新求变、砥砺前行,那么谁将成为今年的最具影响力代表呢?

12月11日,由ZAKER联合30多家媒体,发起的“价值中国·ZAKER影响力指数榜”评选活动即将上线,快来为你心目中的价值中国范本投票吧!

“价值中国·ZAKER影响力指数榜”旨在围绕“价值”深刻内涵,从传媒观察第一视角,立足于价值引领、成长性、创新活力、人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是ldquo价值中国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