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给母亲打电话聊家常,母亲告诉我,本家的一个伯伯去世了,他去世前生病几年,儿子一直没在身边,直到人不行了才回来,没见上最后一面。回想起以往的种种,让人唏嘘不已。相处几十年的老街坊邻居猝然不在了,母亲心里也受到不小的波动。像母亲一样年龄的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坎坷,面对这样的事情心情难以平静。电话中又聊了一些生活琐事,家里的什么花开了,哪个菜熟了,谁家又买了什么新东西了……
挂了母亲的电话,我顿了一下。回想起来,其实从上大学到现在近十五年了,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真是非常的少。学生时代有寒暑假,但有时因为一些研究项目而不能回家,或者是有时不想回家。工作之后,假期更少、时间更短,更少回家了,再之后结婚生子,更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心情,多了一层对父母的理解。想想母亲的前半生,出生在50年代的农村,也是家中的老大,弟妹7人。小时候正值缺衣少穿的艰难年代,她分担了家里作为母亲的大量劳作,既当姐又当妈,带了大的带小的,就读了两三年的小学。
嫁给父亲之后,家庭仍然贫困,生了我们姐弟四人。在我们小时候为了家里的生活和我们的学费,父母除了种地,还搞养殖。不管春夏秋冬,记得母亲总是早上四五点钟起床,先把所有的鸡喂一遍,加满水,再去地里干活,回来再给全家做早饭,打发我们上学去,一直忙到晚上十点以后才能休息。不论刮风下雨、劳累生病,几十年如一日,母亲为家庭、为我们姐弟呕心沥血,吃了不少苦。在漫长的劳作中,她积攒了满身伤病。到现在为止,虽然儿女都已经长大,他们依然还是那样劳作。
回想起来,刚工作的那两年,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总是问我吃饭穿衣等一些小事,顺便问问工作是否顺利,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工作,絮絮叨叨的,我说不了几句就想挂断。现在想来难免自责,其实父母是怕我还不习惯,越不了解我这边的情况,越是喜欢问东问西。近几年,意识到父母年龄越来越大,经常打电话听他们唠叨,东家长西家短,询问父母的健康,时常给他们讲讲身边的事。其实我们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依赖父母,而父母对我们的依赖超出我们的想象。六十多岁的父母为了能给我们视频学会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