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新文化报》——二十来年的坚持因为我们喜欢
长春市民李女士今年已经84岁,如果您看过7月22日的《新文化报》,那么对她就不会陌生了,她就是那位准备为祖国庆生为创作了剪纸作品“五十六个民族少年版”的人。现在她不仅要为祖国庆生,还要为《新文化报》创刊三十一周年送上祝福。
李女士回忆起她和老伴刚开始订阅《新文化报》的时候,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才思索着说:“那可真是有年头了,我们都订了二十来年了!”
李女士与报纸的渊源可就说来话长了,因为她既是报纸里面的人物,也是报纸对面的读者。面对友人对李女上报纸的夸奖,李女士也只是笑笑,谦虚地说:“这份报纸在提供给我们信息的同时,对我还有一种督促的作用,让我接下来也得做得更好。”
这二十来年的时间,这份报纸守望着读者,读者也在支持着报纸。李女士表示,自己和老伴之所以订阅了这么久的《新文化报》,主要是因为很多报道都和老百姓的生活很接近,同时还不缺少一些新*策、新规定的报道,服务性很强。“尤其是一些关于老年人的报道,也可以给我们大家伙儿提个醒,避免以后上当。”她说。
李女士和老伴几年之前搬过一次家,家庭地址变了,但是订报的习惯没有变。“搬家之后我和老伴接着订《新文化报》,每天都得看。”
李女士所在的小区还有很多人也在订阅《新文化报》,每当看过了当天的报纸之后,有机会几个人还会在一起交流一下各自不同的看法。得知又快到了《新文化报》社庆的日子,李女士也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和期待:希望《新文化报》的内容更加丰富,发展越来越好!
珍爱《新文化报》——收藏了泛*的合订本有感谢也有祝福
“我这儿有一本《新文化报》的合订本,还是年的呢!从1月份到12月份的,这里面都有!”79岁的长春市民康女士兴奋地对新文化报·ZAKER吉林记者说,康女士和记者打了招呼之后便转身走到另一间屋子,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靠在床头柜上的一个小袋子,还习惯性地摩挲了一下,尽管这个小袋子上并没有灰尘。然后从小袋子里面取出了一沓东西——年《新文化报》合订本。
提起当初得到这个合订本,康女士表示,这可有年头了,但现在已经二十五六年了。当年她出去溜达,碰巧看见了它,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就收在了自己手里,一直保存到了现在,因为她一直就喜欢读报、听广播。“当时我看见它就想,这可得留着,万一以后有用呢,你看看,这里都是一些很有用的材料!”她颇有些骄傲地说。
这本合订本虽然被康女士视为“宝贝”,但是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新。相反,它的封面已经粘上了星星点点的油渍和水迹,甚至还破了两块,从右下角都可以直接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了,曾经的栏目“新文化之声”赫然入目。合订本的最开始几页和最后几页的纸张的边角也有些卷了,但是中间的页码仍保存完好。
那年的《新文化报》还是周报,里面的字体还有繁体字。“你看上面的字,还有不少繁体字呢,看着真好!”康女士一边指着报纸上的繁体字,一边向记者表达着她拥有这个合订本的喜悦,“之前它一直在我家的阳台收着呢,那天我儿媳妇帮我找旅游鞋,看见了,还问我这个还要不要继续留着。我说当然得留着,这我都留了二十几年啦!”
康女士平时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