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8/1 17:37:00
本文为募格学术(ID:mugexueshu)原创,转载请在留言作者:晨星年2月的我们仍在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冠状肺炎疫情的战争,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大家都是局内人。疫情影响和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各大高校纷纷延迟了开学时间,有的学校在开学时间无确定日期的情况下,已经开始“推迟开学不停学”以在线教育的形式开展教学,而应届的毕业生则要以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答辩。部分相关新闻截图以上举例的几个高校有关推迟开学时间通知里,均有“推迟-学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具体开学时间和后续工作安排另行通知”的字样,这决定了在读的硕博生们在年上半年这个学期的校园生涯,肯定会异于平常,特别是那些即将毕业的毕业生们。别的不说,应届硕博生需要将学位论文外审、答辩、就业等都放在这个学期完成。如果有的同学并未将学位论文、核心资料带回家或者在年后还需要继续实验等情况,将对学位论文的完成是很大的障碍。如果单说找工作,这场疫情大概率会影响到应届硕博生在上半年的求职计划。当然,也会影响到刚辞掉工作不久,想好好在家过个年歇一歇,年后再找工作非毕业应届硕博生。从历史上来看,以年SARS疫情为例,用人单位会延缓招人计划,推迟面试什么的,将影响本该快开始的春招。下面本着“以史为鉴知未来”的准则,笔者回顾一下就笔者所知的年SARS疫情对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对照本科生,对硕博毕业生的就业影响。01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抽样数据调查(注,数据包括4所“”高校,8所“”高校,16所普通高校),年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知,受“SARS”疫情的不良影响,年就业+升学+灵活就业的毕业“落实去向”比例只有59.8%。“待就业”的指标是衡量就业艰难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大疫情的那年,该指标的数值是35.8%。对比在这以后的高校毕业生情况,即使是在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当年高校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也有26.4%。如果暂时不计入年的情况,界的高校毕业生可谓是在新千年后面临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将年的“落实去向”与“待就业”两大指标比较疫情已经过去的年和年,则有数据如下:根据上图可以,随着疫情的远去,经济开始复苏,就业市场逐渐缓过劲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逐年升高。02那么具体到研究生毕业群里的情况是如何的呢?根据国家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年分学科研究生数显示,当年研究生毕业总数为人,其中博士生人,硕士生人,研究生班44人。年硕博研究生在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就业也不容乐观,专本硕博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落实去向情况如下图所示:在大疫情爆发的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最好,本科生次之,博士排第三,而高职高专的情况是最差的。从就业数据可以看出,学历层次高的毕业生之于年的大疫情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表现还是比较坚挺的。这说明,在高校毕业生市场上,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有较大的偏好。年专本硕博毕业的就业“落实去向”指标比较疫情已经过去年和年的情况,则有数据如下: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学历层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硕博就业落实率在年很坚挺,而随着“SARS”的远去,高职高专的就业落实率在迎头赶上。在年,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甚至超过了本科生,高出0.7个百分点。03那么到了年,专本硕博毕业生就业“落实去向”指标又有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如上图所示,在年,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最好,硕士生次之,博士生排第三,本科生排第四。高职高专力压本硕博成为就业情况最好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个人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高职高专设置的专业直面社会现实发展情况,一般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吻合;2.高职高专毕业的就业预期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较少;3.高职高专学生直接考研的情况较少,不会出现放弃就业就一心只想考研的情况;4.高职高专以职业教育为主,学校的就业体系更完备,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更有针对性且更注重。实际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高低也不能反映实际就业质量的好坏,低质量就业的工作大概率稳定性差,而且历史数据来看,一些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是在离校后才找到心仪的工作也不是鲜见的。客观来说,专本硕博的不同就业率也反应了社会对不同层次学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并不能简单地就说高职高专的就业就一定比本硕博好。但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说,低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存在金字塔的结构也是正常。尽自己的能力,多读点书,提升学历层次应该不算一件坏事。04另外,收入是衡量高校毕业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那么,根据年的抽样数据,分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平均月起薪值如图所示:从上图可以,学历层次和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起薪确实成正比,即学历层次越高,毕业生平均月起薪值越高。如果将高职高专作为对照组,那么本科生毕业生的起薪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1.5倍,硕士毕业生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2.7倍,博士毕业生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3.4倍。如果仅从薪资收入来看,很多同学们忙着考研读博确实也是蛮有道理的,大家都很聪明,知道怎么样做能够找到高薪工作。笔者手头上有本《武汉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其中的武汉大学本硕博士毕业生月起薪计算的算术平均值,可以印证这一点,如下图所示:如果以武汉大学本科生作为对照组,硕士毕业生是本科毕业生的1.24倍,博士毕业生是本科毕业生的1.45倍。这说明,这个学校的本硕博毕业生虽然毕业平均月起薪有差距,但差距不算是太大。而根据《浙江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浙江大学本硕博士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如下图所示:如果以浙江大学本科生作为对照组,硕士毕业生是本科毕业生的1.27倍,博士毕业生是本科毕业生的1.33倍。这说明,这个学校的本硕博毕业生虽然毕业平均月起薪有差距,但同时差距也不是太大。对比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毕业的毕业生起薪值发现,虽然两校同为综合性高校,地处长三角的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起薪水平就是中部地区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生平均月起薪水平的13.8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外,这两个高校的本科生毕业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与研究生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而混合了“”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数据后,本科生毕业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与研究生的差距更大一些。05众所周知的是,现在高校毕业的求职途径比起年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浙江大学,其年的毕业生以网站和新媒体等网络求职途径为主,占比所有求职途径的66.12%;通过校内途径落实工作的占比为42.32%;其余以熟人介绍、用人单位内推、在岗实习等其他途径获得到工作。以今年还未确定的高校开学时间判断,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预计在4、5月前甚至可能在6月前,各大高校和用人单位大概率不会组织人员聚集的校园招聘会、校招宣讲会、线下笔试、群面。网站和新媒体等线上网络途径在今年可能成为毕业生们更主要的求职方式,在线招聘、直播面试、电话面试、视频面试等远程求职方法为主。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应该有意识地训练一下自己的线上远程求职技巧。当然,求职途径只是一个皮毛,重要的是当前整个社会经济的形势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无可否认的是,当前本来就受周期性和结构矛盾相互交织叠加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现在又出现了“新冠肺炎”这样全国性的疫情,包括但不限于旅行、商业地产、交通、线下娱乐、线下培训、餐饮、酒店等行业都正在受到正面打击,而其他产业或多或少也要受到打击。诸如因疫情原因暂时不能复工等影响,已经使中小企业遭受损失,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有媒体预测一些中小企业撑不过疫情结束了。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估计应该是严峻的,可能也就是个严峻轻重程度的问题。但作为应届生,练好内功,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现在高校都在延迟开学,建议毕业生们不要浪费这几个月的长假空档期,应该针对自己的预期工作和岗位,抓紧自我学习和自我训练,加油充电,提升自我,才是抵御就业风险的正途。无论如何,其实哪届毕业生需要找到称心的工作,都需要采取应对行动,未来不属于心神不宁、惊慌失措的人,也不属于听天由命、随波逐流的人!祝今年的各位毕业生们好运!参考文献:岳昌君,周丽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年[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武汉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浙江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