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自从去了美国后,便总是抹黑生事。
言语中充满BBC风格。
尤其是在今年抗疫期间,对祖国充满了挖苦、讽刺、嘲笑。
再回想方舟子以前被人骂,他一点不亏。
要么被外媒收买了,要么就是良心大大的坏了。
祖国养育你几十年,出国几年就彻底地变了。
很多谣言都是经过他的手进行扩大的。比如下面这个:
但如果你知道他80多岁的母亲去世,方舟子都没有回国看一眼。
以上怪异的行为,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
年,他身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平时游山玩水。
没事就是晒晒图,随时都能回国参加各种活动。
可当母亲去世的时候,突然声称自己忙得回不来了。
而在这之前,家里的大姐一直和方舟子说,老人家看来情况很不好。
想让他早点回来,但直到两个老人轮番离开。
都没有等到远在“漂亮国”的儿子。
更奇怪的是方舟子在奔丧途中,为动画、动漫的琐事跟网友撕咬。
没有一丝丝的悲伤之情。
01
方舟子原名方是民,是家里的老末,上面有大姐、二姐和哥哥。
父母在当地的机关单位上班。
因为在家里最小,父母和哥哥姐姐都极为地疼爱他。
大姐曾说,在我眼里,弟弟是一个帅气可爱、温文尔雅的大男孩。
由于两个姐姐和哥哥的学习很好,方舟子也自然地把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看书上。
为此,家里还特意为他订阅了不少书籍和报刊。
而他的邻居在县里的新华书店上班。
那个时候的书店不是将一本一本的书籍摆放在书架上任人取阅。
而是将所有的书籍都放置在玻璃柜台里面。
你想买了,书店的工作人员才会小心翼翼地拿出来给你翻阅。
因为有这层关系,方舟子可以到新华书店的藏书仓库里去看书。
虽然现在很容易实现,但在80年代,能够有这样条件的家庭不算很多。
正因为有这样的条件,方舟子不管什么事情,家里都顺着他。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家里都能帮助他解决。
这也是“执拗”性格形成的最初土壤。
惟一一次“重大挫折”,还是高一那次班主任因为他写诗而“批判”他。
年底,因为一场感情纠葛而心灰意冷。
方曾写下了一句“名言”,“所有值得我去死的女孩,都跟着别人死去了”。
所以说,方舟子的早年生活真的是一帆风顺,生命中没有阴霾、挫折可言。
当然,家里的投入也是有回报的。
少年的方舟子学习非但不差,还相当不错。
年,他以语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那一年,方舟子18岁。
只是,五年本科毕业后,他第一时间去了美国。
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从硕士到博士,又花费了5年。
但也就是这几年,让方舟子的思想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也是在这期间,让方舟子从一个传统学生转变为刁钻难缠的人。
毕业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
一条是去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上班比较拘束。
当教授,也需要日复一日的研究学习。
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02
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
大姐担心弟弟在家呆着无聊,便从单位拿了几份报纸回家。
报纸上有一个写的天花乱坠的药物广告。
方舟子看了后,觉得很眼熟。
认为这是美国的一种普通的镇定药。
于是四处说着这件事。
没想到大家对这种事情十分热情和支持。
方舟子琢磨着,为何不把“打假”当作谋生的手段呢?
这之后,方舟子便四面出击。
只要是自己不认同的,就想方设法地找证据。
最开始还有一些学者和他交往,喜欢这个小伙的“轴”劲。
但很快发现,方舟子下一个简单的定论是草率的。
他的自我辩护似乎密不透风,不可辩驳,但又容易转换概念。
那些原本对他很有好感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起来。
本来是往两个方向念的歪经,但方舟子从来只砸一个,到底谁歪?
由于言辞激烈,方舟子很快引起热议。
也是靠着这个原因,以此为投名状。
回国仅仅4年,便又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那时候,虽然方舟子已经小有名气,但他既没有过硬的学术。
也不是财力雄厚的商人。
你说他靠什么去的漂亮国?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的收入就不再靠写作和科普为生。
而是夹杂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纷杂。
他手中拿着的不是中国的身份证,而是美国的绿卡。
他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我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只是当时大家都没有看清楚他本来的面目。
“打假”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偏执”的性格。
这期间他撕过的很多名人:韩寒、唐骏、乐嘉、王菲、蒋方舟等。
看着自己名气越来越大,于是他将目光锁定在自己的母校。
虽说很多事情都子虚乌有,但仍给母校带来很大的困扰。
即使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但都无济于事。
这之后,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觉得无所谓,他说:
“有人说我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03
年,《最强大脑》出现一个神童周玮。
医院诊断为顽固性低血糖及智力发育低下的儿童。
但在总决赛舞台上,击败德国次方大师一战成名。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中国雨人”。
就是这样一位为国争光的人,都没有逃出方舟子的怀疑:
智商低下的人,怎么可能擅长速算?
方舟子断言周玮是骗子,其速算答案是背的。
在节目上,周玮展示过很多心算类型,包括多位数乘法、乘方运算、开方运算等。
为此专家组还给周玮做了记忆力测试,发现他的记忆力并没有超出常人。
方舟子依旧不相信,当场提出的“让他开个3次、4次方”。
结果周玮都能算出来。
这就证明了,方舟子确实做错了,周玮不是靠记诵答案来答题的。
一直以来,方舟子都是双重标准。
当涉及生物学专业时,他说人家不够资格和自己争论。
但又经常在别的专业上发言,比如和薛涌、林达争论历史、文化等?
方舟子早年做过不少好事,这个没必要抹杀,都是立得住的事情。
年和“某邪教”进行辩论。
年也揭露过“基因皇后”的真实面目。
他曾经是个战士,但后来真的是病得不轻。
整个转折点发生在方舟子退出w博。
退出w博以后,他的言论也开始越发令人难以理解。
原本他就是一个容不得别人批评的人,但有些还是有理有据的口水战。
自从被迫退出之后。
他就越来越习惯于断章取义,为了战斗而战斗。
有人形容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有点像“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就如老话所说,他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看别人的毛病很清楚,自己的缺陷从来察觉不到。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朋友越来越少。
04
年方舟子父母相继离开后,他更加肆无忌惮。
最开始还是拐弯抹角的指桑骂槐,到后来赤裸裸的走起“抹黑”路线。
和别人不同的是,方舟子善于从所谓“科学”的视角,造谣和剪裁信息。
更容易蒙蔽不明真相的群众。
其实,早在年左右,方舟子打假唐骏文凭的时候。
就有人质疑,打假没问题,问题是方舟子的信息都是哪来的??
这些信息显然不是普通人能收集到的,它涉及到很多隐私。
那么,方舟子是怎么掌握这些情报的?
再后来,年11月,韩寒发表著名的韩三篇。
简单总结就是,韩寒承认自己年轻时幼稚,宣布与过去的自己割裂。
不再说三道四!一度引起哗然。
当时很多所谓的“xx分子”,都对韩寒表达了失望。
更巧合的是一个月后,方舟子便爆出了韩寒的丑闻。
这时机把握你品,你细品!
方舟子搜集了韩寒小学老师对他的评价、韩寒小学和初中时写的作文。
这些东西,能在网上找到?
方舟子是你想象中的普通人吗?
当然不是,自始至终都不是。
他背后,站着一支有强大的情报搜集与分析能力的团队!
至于它背后的团队是哪的?
至于是哪里的,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方舟子喜欢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
事实上早已经沦为了鲁迅笔下精神胜利、张狂又卑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