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冲击,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积极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多措并举维护和谐劳动关系,以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托举起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
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大局就业稳,民生才有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有支撑。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继续加力政策实施,优化就业服务,激发双创活力,强化重点帮扶,加强就业援助,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经过各方努力,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就业局势实现总体平稳。
助企纾困政策靠前发力。推行“直补快办”“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就业政策落实行动,加大社会保险缓缴降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补助、社保补贴、企业吸纳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将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纳入扩岗补助政策范围,加快释放政策红利。通过降低失业、工伤社会保险费率,缓缴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一次性扩岗补助等,共为企业减负超过亿元。1—11月,就业补助资金支出亿元。
针对新业态领域从业人员日渐增多的情况,为维护他们的劳动保障权益,四川广安市社保局组织专门队伍,到全市新业态领域巡回宣传社保政策,提高社保政策知晓率。
就业服务加快加密。接续开展“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持续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年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近12.7万场,发布各类岗位信息超过1亿个,全年帮助5.9万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万余人。
创业扶持激发活力。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建设,营造创业氛围。启动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推出八项行动计划,强化政策服务,支持更多劳动者投身创业。出台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意见,全面推行“即时快招”零工服务,建设规范化零工市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推进。全力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服务衔接,加快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做好城乡基层岗位发布,推进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开展困难毕业生专项帮扶,实施百万见习募集计划并募集见习岗位万个,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重庆市人社局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平台模式,打造了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等品牌,居民在服务驿站扫码就可了解就业岗位、获得就业指导。
困难群体就业帮扶释放暖意。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出台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农民工就业创业意见,举办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深化劳务协作,支持就业帮扶车间、返乡入乡创业园健康发展,截至12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万人。加强困难人员兜底帮扶,印发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创业通知,畅通线上线下失业登记渠道,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1—12月共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困难人员就业万人。
攻坚克难,织密安全之网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年,全国人社系统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任务落实到位,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增强基金保障能力,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优质服务水平,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筑牢坚实的根基。
截至11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50亿人、2.37亿人、2.91亿人。1—11月,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38万亿元,总支出6.03万亿元,累计结余7.23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河南焦作市解放区人社局组建10支社区就业援助队,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行动,向求职者推介岗位,帮助求职者及时了解岗位信息。
社保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制度运行平稳,全年跨省调拨全国统筹调剂资金亿元,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加快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启动实施。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指导地方贯彻落实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19个省份进一步提高省级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养老金比上年增长6%,1.63亿城乡老年居民受益。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年前11个月,共为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参保率超过99%;共为万被征地农民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措施;17.16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向多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待遇。紧盯中央要求和疫情变化,助企纾困、减负稳岗,对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并进一步扩大到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7个其他困难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
社保基金监管工作步履坚实。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进一步完善社保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提升基金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基金安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稳步推进,截至9月底,委托合同规模1.6万亿元。不断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年金市场规范稳健发展,截至9月底,全国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年金基金规模4.8万亿元。
江苏无锡市新吴区人社局工作人员深入科技园区,向科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补贴,现场解读就业创业补贴、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持续优化适老化服务,让群众企业办事更便捷。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申请等“跨省通办”服务地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目前平台可提供83项全国性统一服务。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已开通项全国性服务。截至12月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68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超7.1亿人,应用范围持续拓展。
真抓实干,夯实稳定之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年,各级人社部门立足大局、综合施策,护劳动权益、保民生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治理能力逐步夯实。全面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应用,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劳动关系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持续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用工指导。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开展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命名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和50个创建示范工业园区。组织召开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开展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巡回演讲。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推动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科学确定和合理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持续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落实。印发《关于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云南姚安县人社局走村入户举办彝族刺绣技能培训班,培训绣娘余人,有效拓宽群众创业就业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显著提升。加强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强化重点争议类案指导,提高办案效率。注重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加大柔性化解争议力度,加强仲裁办案指导,进一步完善裁审衔接机制。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争议“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联合印发仲裁与诉讼有关问题的意见(一),与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源头治理、协商和解、多元调解等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建立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打包式帮扶服务。推广“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年办理平台调解申请14.4万件。加大劳动法律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守法意识。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扎实推进。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根治欠薪,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实落地,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优势,加强欠薪问题源头治理;开展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加大约谈督导力度,压实属地政府责任;从年8月20日至年春节前,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部署时间之早、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做好日常监察执法,正式施行《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行刑衔接,对恶意欠薪保持高压态势。年,各地立案办结工资类违法案件7.02万件,为84.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95.4亿元。为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益,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坚决打击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就业歧视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行政司法联动保障新冠肺炎康复者等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通知》。聚焦工时休假、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等重点,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进一步优化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功能,畅通和拓宽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加强监察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祝云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