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是在走过场吗应届生被央企无情毁约
TUhjnbcbe - 2025/6/10 21:21:00

春招与秋招,往往是大学生就业的好机会,也是大学生距离央国企距离较近的一次,若是想要在社招中报考央国企,那难度远不止是“1+1=2”了。

很多大学生都将希望寄托在校招上,即使用人单位给出的待遇稍低,但仍然有大批学生“咬牙坚持”下去,为的便是实习期过后的转正,若是能够顺利入职央企,那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只不过,理想往往很美满,但现实却充满骨感,尤其是对于应届生而言,校招更像是走“独木桥”,一不小心便可能会落的个“满盘皆输”,不仅失去了就业机会,还可能浪费了宝贵的“应届生”身份。

这是在“走过场”吗?应届生被央企无情“毁约”,网友:水太深了!

毕业后找到稳定的工作岗位,也是诸多大学生的梦想,而对于接受更先进的教育资源的00后毕业生而言,就业也更加“内卷化”,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但一位23届的应届生却在网上吐槽,直言自己被某央企给无情“毁约”,应届生是在秋招投递的简历,经历了若干轮的笔试和面试,而且还在面试时签约了offer,本以为入职是“板上钉钉”,还特意拒绝了另一家研究所的offer,但没成想却被“耍了”。

这位应届生在等待第三方时,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做综合测评,但做完就没有下文了,直接被HR通知测评没过不能签约,但应届生询问其他人,分明表示没过也能够重新答,也让应届生感到很寒心。

毕竟应届生为了入职这家央企,还放弃了一整片“森林”,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还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若是早告诉自己不合适,又何必面试那么多轮,给自己无尽的希望呢?

而网友也直言表示:这是在“走过场”吗?还是“萝卜坑”?还有的网友表示:水太深了,典型的给人挪位置呀!

其实企业毁约的情况不在少数,用签约来“吊着”应届生,但当遇到更优秀的人也会立马换副嘴脸,而这种“海王式”招聘,也坑了不少大学生,可谓是很过分了!

校招的“风险”并不低,大学生需擦亮双眼,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实换个角度思考,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也常会“广撒网,多捞鱼”的方式,遇到待遇更好的企业也会有所偏爱,而在看用人单位吊着应届生的行为,也不过是“互相伤害”罢了,但最后吃亏的仍然是大学生,毕竟岗位有限,大学生仍然要为现实“低头”。

而在笔者看来,应届生求职更要多方衡量,若企业迟迟不签约自己,要么是等待其他人要么是自己不达标,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毕竟“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说不定还能更好的发掘自身天赋,而不是“一棵树上吊着”。

尤其是时光不等人,应届生身份也很宝贵,容不得学生随意挥霍,大学生也要找到靠谱的用人单位,而不是盲目就业,那也很可能会遇到不良企业!

就业不等于“过家家”,校招岗位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生别马虎大意

校招的“潜规则”很多,大学生可别当“傻白甜”,尤其是岗位名字看上去很高大上,薪资待遇说的天花乱坠等,但实际却是底层员工,完不成相应绩效便没有工资,这也是很多岗位的“套路”,大学生可别被“画大饼”。

用人单位的实力和资质很重要,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与未来发展,但若是用人单位“夸大其实”,或是将岗位偷梁换柱,连到手薪资都不明说的话,那不是对企业没有信心,就是薪资与招聘信息不符,所以大学生可要多加了解,不要盲目报考。

尤其是打着“培训”的名义,实则却是将大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话,那大学生可要提高谨慎,不要白白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还可能会错过其他大型企业,而大学生也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打没有准备的“仗”!

写在最后:校招往往受到很多大学生的信任与青睐,而学校也要承担起责任,并对的起学生的信任,对企业严格审核,拒绝“空壳公司”以及不良企业,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氛围与环境,而不是不管不顾,只看重毕业生就业率,那也会舍本逐末,说不定还会引来大学生的反感!

话题:你认为校招靠谱吗?

记得点一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是在走过场吗应届生被央企无情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