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国新财经媒体品牌建设中的受众定位
TUhjnbcbe - 2025/5/19 17:44:00

品牌是建立在“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之上,品牌是产品、符号、人、媒体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和沟通,这种关系说明品牌定义的主要核心是在强调品牌是一种认可,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一个品牌的命运。在媒体品牌建构中,“发行率”、“收视率”都是说明媒体受众多寡的指标,更是许多媒体得以生存下来的根本。因此受众对媒体品牌的偏好、依赖程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该品牌的发展方向甚至品牌的成功或失败。

一、我国新财经报纸目标受众群体定位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媒介飞速发展,媒介受众已不是往日有报就读的被动者,而是为我所需的主动者。受众因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多元化,逐渐地、不断地发生分层分化。媒介在品牌建构的过程中,为了赢得受众,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自己的目标受众群体。

1.三大新财经媒体目标受众定位

《经济观察报》在创立初期把自己的读者对象描述为:年龄在25岁至40岁之间,男性占多数,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居住在中心城市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有房有车对周围社会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存在敏感快速的反应,学习能力较强,拥有着国际化的视角和一定的包容能力渴望与人交流、看重健康,生活积极上进,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承担责任,身处较大压力下却不断在追求优雅生活他们注重社会的变化、通过合法和合理的手段积累自己的财富、尊重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

这样的读者群,大多己经成为企业或者行政管理层,是社会的稳定力量,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有一定的决策能力,他们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变革,自身也在变革中成长。较其他人群比,他们更为关心和需要经济资讯,对作为信息传达中介的媒体,有较高的品质要求。他们更加期待媒体能够撇开细枝末节,转而以宏观的角度窥视和解读他们周围这个满是不确定性的经济社会,以期待从中得到自身的稳定和满足,以及对事物的掌控,并根据这些自身的感官来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做出决策,并期望得到相似阶层的认同。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读者群定位为中间力量,中产阶级占了我国社会上大部分。成立初期,当时该报主编沈颗认为中国中产阶级出于社会地位的主流化和文化话语的边缘化处境,他们需要更多背景和评论的东西。所以该报定位于反映他们的东西并且跟他们一同成长。

《中国经营报》自年以来每年都请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读者进行调查研究。最初他将读者群归为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社会中坚,他们33岁左右,有大学学历,关系工商资讯,活跃于企业、政府、学界,有一定的决策力量。

无论最初三份报纸是怎样描述自己的读者群,可以看到三份报纸都试图影响中国有决策能力的主流或者潜在成为有主流话语权人士,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可以说《21经济观察报》在最高端,类似于时下流行的“小资”人群;《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中间,针对“经济人”,他们不一定是财富的既有者确是财富的创造者和渴望者《中国经营报》是底端,读者范围涵盖各个行业,目标在于对商业活动有兴趣的人士。

2.我国新财经媒体目标受众比较分析

财经媒体的目标受众群体都有自己定位,如传统的《经济日报》也有自己的独特的读者群。它作为机关报的代表,一直自称以中国经济界职工和关心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人士为读者对象。但是大多数的实际情况是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政府文件解读报刊来订阅,面向的也多为政府官员。而三大新财经媒介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受众群体定位,虽然有相互交叉重叠,但总体上适应着受众市场变化。但是与《华尔街日报》相比,我们的财经报纸依旧是“窄众”报刊,无论从发行量、读者数量都不能称得上“大报”。

《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不仅仅是美国家庭,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多的忠实读者,而针对不同的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做出的不同版本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收到欢迎,有着非常明显的读者群划分。并且它严肃的风格与《今日美国》的鲜明活泼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目标读者上也有很大差异。我国的新财经媒体已经可以像西方财经媒体那样做出目标群体划分,但目标受众定位仍然受到地域和社会成员成份的影响,而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份额竞争。

二、《经济观察报》目标受众的销售特色

《经济观察报》在创刊初期就面临着极严峻的形势,当时《世纪经济报道》和《中国经营报》已经将全国的报业市场各自占领了一席之地,作为后来者的《经济观察报》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策略和计谋,如何打开销售渠道占领读者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经济观察报》曾经的副总经理李清飞在他的演讲中非常仔细的总结过他们所用的销售手段:

1.把竞争对手的读者变成自己的读者群

《经济观察报》曾经派大学生守候在多个城市中有卖《世纪经济报道》的报刊亭派旁边,一旦看到有读者买《世纪经济报道》,在读者离开报刊亭米后,大学生就主动上前询问读者是否经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新财经媒体品牌建设中的受众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