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与成本
——长篇小说《挺进者陈然》创作谈
胡雁冰
年,我为建党百年献上了个人的礼物——《挺进者陈然》。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年重点扶持,同时获得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作协重点资助,入选“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主题出版重点项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我奉上一直在续写、修正的“创作谈”,欲再次献上个人的礼物。这是书出版后,结合收到的作家评论、读者意见以及个人作品分享活动后的再思考而成的。
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他说:“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
其中我理解,做普通人在爱国的前提下特别要讲气节,那么,做共产党人更要爱国,更要讲气节!红岩英烈陈然当年讲气节的倡导和宣扬,对于当今时代的青少年,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是我以“气节与成本”为题,为建党周年庆贺。
一、创作经过
年11月25日,也就是有名的重庆“”大屠杀惨案纪念日的前两天,我独自一人前往“《挺进报》旧址”参观。之前阅读报纸,注意到旧址已于年免费对外开放,但一直没有成行。旧址位于重庆最早的滨江路、重庆“外滩”——南岸南滨路上。
推动成行一是对英雄的仰慕;二是了解故事背后的渴望;三是一份文件的促成。年11月,重庆市评论家协会向会员转发重庆市文联文件,征集一些创作作品,其中包括红色题材的电视剧、戏剧剧本等。文件里面提到一些红色人物,其中有陈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讲话时点到的。但因时间短,创作不及,更主要的是自己还没有这方面的创作经验。
很好的是,《挺进报》创办在南岸,陈然是主角之一。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生活在南岸,刚好加入重庆市作协成为会员,好像可以写写陈然,这是其他地区作者没有的条件。
以什么形式?散文、诗歌、纪实?参观中发现,陈然的一生,虽然短暂,还差两个月才满26岁,但从旧址里摆放的一本传略书上他的经历来看,我想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会不会更生动一些?此时我的脑子里跳出一些看过的、类似故事的影视剧画面。当时我偷偷地有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果能写出来,说不定有改编为影视剧的机会。
回家后上网搜索,似乎目前还没有以陈然为主角的长篇小说,由故事发生地的作者来填补一下空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吧?我又想到,后年也就是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如果能写出来,正好可以成为献礼作品。
说干就干,犹豫会败。从年12月28日动笔,到年12月30日小说正式出版。历时两年的创作中,先后经过了四次以上的框架调整和四次集中的大修改及无数次的小修小改,小说题目也有三次改变。创作中虽然有过退缩的念头,也有过初稿形成后不被看好而放置的停顿,而且出现“视力下降、腰颈故障”的身体不适,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也就有了“坚持是美德”为题的小说后记。
从动念头到动笔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做了这样几件事:一、收集资料。去南岸区委党史研究室寻找《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坚强喉舌——陈然烈士传略》(作者罗讯)一书,从“网上纪念馆”阅读并下载有关资料。二、参观体会。再去红岩纪念馆等地参观,注意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感受、琢磨、想像当时的情景。三、交友建群。包括顶级“然”粉——从孩提时代起追随陈然事迹的人(如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授林洁),还有陈然的亲属等,建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