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26 17:01:0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董以良 邮箱一片寂静,那个心仪的岗位并没有发来面试邀请;招聘网站信息还未更新,意向行业依旧是昨天浏览过的几家公司;学校的就业信息群消息99+,翻阅了几条全是其他专业的招聘计划,江园芳失望地放下手机,昨日的焦灼不安又重新上演。 年春季,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们俨然还在经历一场“寒冬”。一边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搁置和招聘需求的萎缩;一边是创历史新高的万高校毕业生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压力。 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们一边感慨“人生太难”,一边守望就业,在“举步维艰”的求职路上逐梦前行。 写照:夹缝中寻找希望“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看到成绩的一刹那内心还是很失落。”江园芳是湖南农业大学会计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年一直全心准备考研,错过了去年秋季的校园招聘。2月20日,湖南省研究生笔试成绩公布,江园芳知道自己又少了一条可选择的路,越发焦虑。 “不能颓废。”2月底,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江园芳决心开始找工作。学校推迟开学,往年的春招和双选会全部转移到线上,每天上网浏览校园就业信息群和各大招聘网站成为她的生活日常。 “我的求职计划是只找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江园芳告诉记者,最初自己优先考虑的是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的大型企业,但几次网申失败后她只好降低自己的标准,只要岗位与专业相匹配,她都会尝试投一份简历。 “虽然财务会计在各行业都有招聘需求,但是平台好管理好的企业并不愿意招收应届生。”江园芳从一位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师姐口中了解到,该公司往年都有校招计划,但今年只开通了社聘渠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疫情影响。” 到4月11日,江园芳一共投递了多份简历,其中大部分石沉大海,少部分发来了面试邀请,3月上旬还有一家农牧行业的企业给她提供了offer。目前,江园芳每天继续活跃在各大招聘网站,“得到一份offer心里有了底气,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但还是想为自己找一个更理想的工作。” 和江园芳处境一样,南华大学语言翻译学院的蔡佩也置身于考研失败、工作难找以及毕业论文的“水深火热”中。 “现阶段我主要以修改论文初稿为主,空闲时会看一看学校就业信息网或者就业群里发布的招聘信息。”疫情导致个人节奏被打乱,现在的她有些分身乏术。“往年大四的学生这个时间已经回学校准备毕业答辩了,困在家里毕业论文进度一拖再拖,找工作的时间也被不断挤压。” 蔡佩告诉记者自己更倾向于寻找教育行业的岗位。4月10日她得知学校安排了一场线上宣讲会,进去浏览了几分钟却发现大部分是招聘理工科专业的企业,自己的意向岗位不是很多。“现在每天越来越着急,之后应该会尝试拓宽自己的求职意向和渠道。”蔡佩说希望企业能在疫情结束后延长一段招聘时间,那个时候她提交了毕业论文,能够专心准备应聘和面试。 困惑:因疫情搁置的考研与就业 被打乱节奏的不止蔡佩一人,湖南女子学院家政专业的应届生魏思影去年秋招时便在校企合作的单位中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年下半年在上海某家养老社区定岗实习了几个月。过年期间公司放了一星期假,原本计划正月初八回上海上班的她因疫情搁置了行程。 “学校之前规定了半年的实习时长,我还差一个月。”实习中止令魏思影担心又无奈,她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对公司福利待遇也很满意,留在这家单位的意愿非常强烈。同时她之前了解到公司也会为实习生留有一定的岗位计划。“但是一场疫情却让原本有了着落的工作没有了下文。” 陷入漫长等待中的还有一群顺利通过初试的“考研人”。湖南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宋宏科通过了本校研究生考试的笔试,从2月份得知初试成绩后他每天都要刷新一遍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