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本报记者曹天伟
“喜报!龙汇新村同时被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聊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为科学普及示范村。”8月3日上午,在高新区许营镇龙汇新村村“两委”办公室里,一份名为《龙汇简报》的读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条“喜报”便是最近一期简报的头条文章。
《龙汇简报》是村里的“村报”。由A3纸正反面印刷,有消息、图片、个人感悟、署名文章等各类内容。“龙汇新村掀起夏日环境整治热潮”“龙汇新村的改变”……细读简报,里面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反映的都是村里的大事小情,件件桩桩和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上面的文章都是由村‘两委’成员、*员群众供稿。大伙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投稿的热情可高着呢。”见记者对简报很感兴趣,龙汇新村*总支书记姚思华介绍起这份“村报”的来龙去脉。
龙汇新村是许营镇的西瓜蔬菜生产专业村,现有村民户。近几年,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改进瓜菜种植模式,村民腰包越来越鼓。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在村庄治理上,大伙平时各忙各的,许多人对村里的事情不关心、不参与,导致村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
如何把大伙的心凝聚起来,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劲?姚思华反复琢磨。一次偶然的机会,姚思华正在读《聊城日报》,感觉报纸上的几篇文章很有价值。他灵光一现,“能不能办一张村里的报纸,引导大家多学习上级*策、多了解村里的事情,以此来统一思想?”于是,姚思华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上讲了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随后,他便发动村里的*员群众踊跃投稿,联系复印部设计版面、印刷,安排专人分发报纸……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万事开头难。由于村民们对报纸接触不多,加上受文化水平限制,投稿的积极性不高。姚思华和村“两委”成员带头写稿、投稿,并随时随地向大伙宣传,引导村民把周围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慢慢地,简报收到的投稿越来越多,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有关于基层*建、疫情防控、瓜田管理的,也有涉及美丽庭院、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的。“这篇文章就是我写的。”姚思华指着一篇题为《浅谈如何履职尽责,做一名合格的*支部书记》的文章告诉记者。
除了好人好事的正向激励,对一些“家丑”也要亮亮底。记者在翻阅第三期《龙汇简报》时,发现一篇题为《龙汇新村环境整治曝光台》的文章。文章写道,“通过上级暗访和自查,发现全村有62处脏乱差的部位,并逐一发布照片至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