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戚晨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2月22日,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就业创业·兴业齐鲁”线上招聘会在济南举行。启动仪式和现场招聘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此外通过“工E就业”
真正达成“双向奔赴”
经理、车间主任、工程师、操作员、装配钳工……2月24日上午,济南高新区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临港街道拉开帷幕,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应聘。据悉,参加招聘会的大都是附近的企业,其中不乏比亚迪、齐鲁制药等大中型企业。节后用工紧俏,60多家企业纷纷挂出自家用工需求,共提供岗位余个、涉及工种余种,用工需求余人,其中不乏月薪过万的岗位。
“今年‘春风行动’中最大的变化,或者说让求职者最大的惊喜就是更为人性化、服务更加倾向于求职者。”2月26日,齐鲁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齐鲁人才网市场总监李召华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大型招聘会、线下说明会等活动之外,行业内雇用双方的趋势也出现了转化。
“以往我们会认为,在求职中雇主更有话语权,但现在反而是卖方市场,学生、求职者越来越值钱,企业招聘难度越来越大,所以目前对于招聘平台和人力资源中介等公司,都更加
李召华认为,以视频方式来传播,并在不同的平台进行播出,一是年轻人会
“此外,我们还会针对应届毕业生以及求职者有‘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包括面试经验的分享、薪资待遇的点评等,从抖音上、平台内部都会去主动推送个人用户的求职信息,帮助他们打开更多的就业路。”李召华表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雇主单位和求职者真正达成“双向奔赴”,破解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以人才为导向育人
山东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比届增幅超20%。如何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月27日,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山东青年*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总支副书记李杨。
“文化传播学院就业和创新创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面向文化传媒产业,融入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文字、影像、声音三大通识性能力。”李杨介绍,就业和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互为支撑的关系,分为“假题假做,假题真做,真题真做”三个层次,以模拟报刊编辑部为例的校内训练模式、为企业运行新媒体账号的校内接单校外模式、以文化传媒产业学院为依托拓展市场资源的校外模式。“通过三种层次的锻炼,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得以提升,在课堂学到的东西,在社会实践中得以验证,最终在真实工作场景和真实的市场导向的工作环境中去提升能力,促进在文化传媒就业。”
创业如今也成为不少高校学生的新选择。李杨介绍,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以国家级大赛为“磨刀石”,主要是“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业大赛,以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学生团队发挥创造性为旨归。在学生社团、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方式参加创意、创业实训、创业实践三个组别的锻炼。通过大赛的形式,激发创意,凝聚团队,提升指导教师指导水平,与业界和学界专家开展互动,保证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据了解,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积极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山青文化传播学院已经涌现出多个创业典型。比如,05级新闻专业的刘朝丽,创业项目是“一亩地瓜”,采用文化创意传播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07级播音专业的范凤金,创业项目是山东华韵文化传播集团——从演出公司到文化影视创意的提供商。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董廷杰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牵头部门,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把高校毕业生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确保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不降低。
近两年,山东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省份,共组织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余人,建立青年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揭榜挂帅”吸引能人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谁来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万元。
“揭榜挂帅”的关键之处是‘落子’,山东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更在‘卡脖子’技术需求中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中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金融学院副院长何英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揭榜挂帅”是一个激活满盘棋的“妙招”。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人才,国家级省级领*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山东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何英盛认为,山东创新提出了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权力、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等,目的就是要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护航”,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动力活力,就一定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