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思享
毕业季到了,大多数00后毕业生,都在为寻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忙碌不已。
然而,总有一些不良企业会布下各种陷阱和诡计,想要利用毕业生们急于求职的心情,赚取一些不义之财。
本文将揭开这些陷阱的真面目,帮助你更好地规避求职风险。
第一种,培训陷阱。
以前有个新闻曝光了这种骗局:一位高校毕业生入职六个月,不但没有获得工资,反而欠下了几万元的培训费。这位毕业生被虚假的招聘广告所吸引,入职后却被告知需要参加公司的付费培训。
他可能一开始对此表示怀疑,但却被公司以“过了培训就有高薪工作”为诱饵,让他陷入了陷阱。这种骗局通常是一些培训机构发布虚假的招聘广告,如"月薪过万,无门槛入职"等吸引人的语句。
可是当你入职后,却发现自己不是去做工作,而是去参加各种付费培训,甚至还要倒贴一大笔培训费。
这种“假招聘,真培训”的骗局,让你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对任何过于美好的承诺保持怀疑。
其次,我们需要对劳动法规有所了解,知道自己的权益在哪里,怎么保护。
最后,当我们发现自己可能已经陷入骗局时,要及时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第二种,交费陷阱。
有些公司会以各种理由威胁你,如果你不支付,他们就不会聘用你,或者会从你的工资中扣除这些费用。
这种做法,显然是非法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所以,如果发现招聘公司有此类违法行为,你完全有权拒绝。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大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而对于这类公司,你也应该重新考虑是否真的想要在这里工作。
第三,传销陷阱。
你可能已经从各种报道中,听说过这样的陷阱,但是这些传销组织,总能变换新的骗局形式来诱骗新的求职者。
他们会以各种形式伪装自己,比如提供看似合法的工作机会,或者以高额的提成为诱饵。
还可能会告诉你公司没有底薪,只有推销奖励,或者以丰厚的提成来诱骗你投入大量的钱购买货品或货品的代理权,或者去发展更多的下线。
对于这种陷阱,我们要特别警惕。
任何试图限制你的自由,或者要求你进行不合理的投资的工作机会,都应该被视为高度可疑的欺诈行为。
如果你发现公司扣押你的身份证,收缴你的手机等通信工具,甚至限制你的人身自由,那么你就要警惕是否已经进入了传销组织,应及时退出,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第四,诈骗陷阱。
有些公司看似合法,却实际上是进行诈骗或其他犯罪行为的团伙。毕业生可能被丰厚的薪资诱惑,进入这样的公司后,不断被洗脑,甚至参与了诈骗或其他犯罪行为。
一旦事情败露,毕业生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面临法律的严惩。
第五,岗位陷阱。
有些公司,会在面试时告诉求职者原来的岗位已经没有了,建议求职者调岗,进行销售、推广等工作。还有些公司会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设置一些显失公平的条款,或者干脆就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
显然,这些行为都是违反《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求职者应该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中介陷阱。
很多时候,求职者会被街头的小广告、非正规网站的招聘信息、以及不实的中介机构所诱导。
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00后年轻人应该通过正规的求职渠道,如校园招聘会、有备案登记的知名求职网站等方式去寻找工作。
一旦碰到面试地点可疑,或者索取高额职业介绍费的中介组织,我们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以上就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六种求职陷阱,希望大家在求职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陷阱,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对求职市场失去信心。
事实上,有大量的企业在遵守法规,尊重员工,一直提供公平和合理的工作机会。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总之,无论你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还是正在寻找新工作的求职者,都应该对这些求职陷阱保持警惕。
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应该是充满机遇和可能性的,而不是被这些陷阱和骗局所困扰。
所以,你要学会保护自己,知道自己的权利,避开那些看起来过于美好的工作机会,因为在这些“天赐良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贪婪而险恶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