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看到同事在刷一位“清朝格格”
你以为是这个格格?
这个?
NO!NO!NO!
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位公主,是确确实实存在于历史中的真实人物,而让她上热搜的,是她说的一段英语……
在一段上世纪30年代的演讲中,她用英语讲述了相互理解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
围观清朝人当年的全英文演讲请戳↓↓↓
00:55不少网友在看完视频后,都给她一口流利的英文跪了,纷纷表示自己的英语还不如一个清朝人!
除了流利的口语外,网友们也纷纷感叹她演讲中的超前意识。
看完很多网友不禁问了:这位“公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其实她却曾是“老佛爷”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翻译。
晚清的传奇女子
她就是德龄公主(PrincessDerLing)。
PrincessDerLingsfather,YuGeng,wasamemberoftheHanjunPlainWhiteBannerCorps.AfterservingasChineseministertoJapan,hewasappointedministertotheFrenchThirdRepublicforfouryearsin.
德龄公主的父亲裕庚本为汉人,后入满族汉*正白旗。裕庚任出使日本特命全权大臣三年后,又担任大清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公使四年。
Hiswife,LouisaPearson,wasthedaughterofaHanChinesemotherandanAmericanbusinessman,andfluentinEnglish.Whileoverseas,theirfourchildrenlearnedmultiplelanguagesandWesternsocialgraces.
而裕庚的妻子、德龄的母亲路易莎则是中美混血,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跟随父母在海外生活的岁月里,德龄兄妹四人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通晓多门语言,了解西方社交礼仪。
TheirdaughtersDerLing(Deling)andRongLing(Rongling,–)inparticularwereimmersedinmodernParisianculture,studyingactingunderSarahBernhardtanddancewithIsadoraDuncan.
其中,德龄和妹妹容龄还深受现代巴黎文化影响,师从法国著名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和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表演和舞蹈。
(右为德龄)
UpontheirreturntoChina,DerLingbecametheFirstlady-in-waitingtotheEmpressDowagerCixi,aswellasinterpretingforherwhenshereceivedforeignvisitors.
年回到中国后,德龄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女仕臣,并在慈禧太后接待外宾时担任翻译。
(左二为德龄)
而德龄的兄长勋龄则在东京和巴黎先后学习过摄影,后来成为了慈禧的御用摄影师。慈禧甚至还准许他在颐和园乐寿堂(慈禧寝宫)的院子里建了一间摄影室。
如今在史料和报纸上流传的不少照片,其实都出自勋龄之手↓↓↓
总之,感觉这一家人都是当时的人才啊……
开写“后宫·慈禧传”
在慈禧身旁侍奉两年后,德龄因父亲病重,于年离宫前往上海照顾父亲。后来,她在年与美国人撒迪厄斯·怀特结婚。
后来她以“德龄公主”为笔名,出版了第一部“后宫·慈禧传”,哦不,《清宫二年记》。
DerLingwroteofherexperiencesincourtinhermemoirTwoYearsintheForbiddenCity,whichwaspublishedin.
德龄将自己的宫廷经历写成了回忆录《清宫二年记》(又名《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并在年出版。
AfterCixisdeathin,DerLingprofessedtobesoangeredbywhatshesawasfalseportraitsofCixiappearinginbooksandperiodicalsthatshewroteherownaccountofservingOldBuddha.
年,慈禧去世后,各种书籍和学术期刊都抹黑慈禧,对她进行了错误的报道,这让德龄十分懊恼。于是她写下了自己侍奉“老佛爷”慈禧的经历。
Inthisbook,Cixiisnotthemonsterofdepravitydepictedinthepopularpress,butanagingwomanwholovedbeautifulthings,hadmanyregretsaboutthepastandthewayshehaddealtwiththemanycrisesofherlongreign,andapparentlytrustedDerLingenoughtosharemanymemoriesandopinionswithher.
书中,慈禧并不是像大众媒体报道的那样,是一个腐坏堕落的恶魔,而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也会喜欢漂亮的事物,对往事,对自己经历过的那些国之大难抱有遗憾。很显然,慈禧非常信任德龄,跟她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回忆和感想。
在《清宫二年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她和慈禧“吃糖”的趣事:
HerMajestytothetheatre.Theperformancetookplaceonastageerectedinthecourtyard,andHerMajestyclosedinonepartofherverandafortheuseoftheguestsandCourtladies.DuringtheperformanceIbegantofeelverydrowsy,andeventuallyfellfastasleepleaningagainstoneofthepillars.Iawokerathersuddenlytofindthatsomethinghadbeendroppedintomymouth,butoninvestigationIfounditwasnothingworsethanapieceofcandy,whichIimmediatelyproceededtoeat.OnapproachingHerMajesty,sheaskedmehowIhadenjoyedthecandy,andtoldmenottosleep,buttohaveagoodtimeliketherest.IneversawHerMajestyinbetterhumor.Sheplayedwithusjustlikeayounggirl,andonecouldhardlyrecognizeinherthesevereEmpressDowagerweknewhertobe.太后去看戏。在院子里搭起来的戏台子上看唱戏时,太后命人将客人和女官所使用的游廊封了起来。看戏时我特别困倦,最后靠在一根柱子上睡着了。突然,有什么东西掉到了嘴里,我一下就惊醒了。但我很快就发现只是一块糖果,接着吃了下去。太后唤我走近,问我喜不喜欢那块糖,让我别睡觉,像其他人一样好好看戏。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幽默的太后。她就像个小女孩一样和我们玩闹,没人能认出来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威严的皇太后。
而歪果仁读者们如今依然十分喜欢这本百年前的回忆录。
“尽管已经出版多年,但这本书还是能为皇太后的宫廷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书中的叙述者是一位满族贵族少女,曾在巴黎生活长大。而笔者这样的背景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西方视角,但她的满族血统以及对于自身所处时代的敏感性意味着作者对于中国宫廷所带来的影响更加宽容,对年迈且有点儿脱节的皇太后有着更多的同情。”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这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我很快就把这本书读完了。信息量很大,引人深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太监的困境知之甚少。无视发生在他们身上以及情感上的折磨让他们更加恐惧痛苦。
德龄公主让你身临其境,感到自己正和她一起,在宫廷中陪着皇太后。我也想要了解她离宫以后的生活。”
TwoYearsprovidesuniqueinsightsintolifeattheManchucourtandthecharacteroftheEmpressDowagerEmpress.DerLingcontinuedtowriteandpublishedsevenmorebooks.
这本书为后人研究满族宫廷和慈禧太后提供了珍贵的材料。随后,她又先后出版了7本著作。
PrincessDerLingdiedinBerkeley,California,asaresultofbeingstruckbyacarwhilecrossinganintersection.ShehadrecentlytaughtChineseat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
年,德龄公主因一场交通意外,不幸逝世于美国加州伯克利。逝世前,她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中文。
清朝人学英语也很拼
你知道吗?除了德龄公主外,清朝人学起英语来一点也不含糊。身为九五至尊的光绪皇帝竟然每天四点起床练口语,他说身为一国之君,表示压力很大啊~所以说皇帝也不好当啊(
)
作为皇帝,光绪不仅仅要学习汉文,还要学习满文、蒙文,现在又加了个英文。他非常刻苦,凌晨四点开始上英语课,极少缺课。用翁同龢的话说,“上于西文极用意也”。
和现在许多中国学生一样,光绪不怎么擅长口语,但阅读和书写都不错。
德龄这样评价光绪:“我每天早晨碰见光绪皇帝。他常常趁我空的时候,问我些英文字。我很惊奇他知道的字这样多。”
“夏天我比较空闲,每天能有一个钟点的时间替皇帝补习英文。他很聪明,记忆力又惊人的强,所以进步很快,然而他的发音不很正确。不久他就能够阅读一般学校英文读本中的短篇故事了,而且能够默写得很好。他的英文字写得非常美丽。”
那么你知道那时候的人都是怎么学的吗?之前成都市民尧先生展示了收藏的一本印有“咸丰十年”字样的英语教材中,上面“乱码”对应着英文句子,分别是“tomorrowigiveyouanswer”,“todowithmyfriend”。
据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专家推断,从这本书的印刷和字体、内容上推断,英语书应该是真实的,属于清朝晚期,不过,由于暂时没有看到实物,不能推断出具体年代。一些近代史研究专家则表示,汉字注音学英语的现象在近代非常普遍。
所以你知道的,从古至今大家都一样都是注音学英语,都是“狗的猫宁”~
“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这些毫无逻辑的文字叠加一起,让不少人都以为是乱码。而在没有复读机的晚清,英语发音可全靠这些“乱码”。
发音非常奇怪标注汉字应是晚清“普通话”
“
一些用汉字标注的英文读音,现在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比如“减一半就是了”翻译为“Lessonehalfofyourprice”,英标用汉字标注为,“肋司、氓、哈夫、哑夫、尤、濮癵司”。尧先生表示,按照这样的读音读出来,外国人肯定听不懂。
在教材开始还有一段“使用说明”:“汉字从右至左读、英字从左至右读”……而作者也在开篇友情提示学习诀窍,“唯学者自揣摩之”。
”
用汉字为英文注音的学习方法,在近代以来曾长期、大量存在。
18世纪中期的乾隆年间,为了方便广州十三行与外国人做生意,出现了一种叫做《红毛番话》的小册子,上面收录了法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等六种外语,其中英语一开始收录了七百多个单词和短句,单词按照粤语发音的汉字来标注,例如“one”标注发音为“温”,“house”标注为“孝士”。
从一到十,他们是这样标注的:
这样一路做生意过来,一边比划一边学,就能学到最基本的经商用语了。
注音这种简单粗暴的学习方法,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但总之,百年前老祖宗们都这么拼命,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英语(笑)~
以上内容不代表机构观点,内容仅供学习。
部分内容、图片来源网络公开文件。
如有侵权请联系百家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