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蹦迪班长,与原文比略有改动
上月中旬,在微博看到一则消息,山东省长龚正调任上海做市长。
这则新闻背后,隐藏着一个冷知识。龚正担任山东省长时的秘书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石悦,笔名当年明月,现任山东省*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有网友感慨,当年明月不仅靠才华赚了钱,出了名,又因才因名受赏识,仕途上也走顺了。
《明朝那些事儿》连载完那年是,我正在上高中,用一个寒假时间把表哥买的合订版看完。
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
一个是那年用的手机还是诺基亚,和女朋友聊天用QQ,读完一页书才回信息,彼此都不焦虑;另一个是这本书的结尾。
写完王朝兴起、衰落与帝王将相命运后,当年明月意外用明代探险家徐霞客做终结。
他说什么王侯将相,千秋霸业,万古流芳,都将变成粪土。先变成粪,后变成土。即使你现在不明白,以后也会明白。
其实当时我就明白了,明朝两百七十六年,从皇帝到首辅内阁,活跃在权力核心圈层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所有为权力疯狂过的人最后都把自己烧着了。
在书的结尾,当年明月写道: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读完后,我大为感动。如今11年过去了,再看当年明月不仅自己走上仕途,还做到处长,不禁有些愕然。
我想不明白:说徐霞客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的他,后来怎么会做官去呢?
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中说:知道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年纪大了,才渐渐明白:不是懂得哪个道理,就能避开哪个漩涡。
佛教里说:理悟和证悟之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凝视深渊的人被深渊凝视,屠龙少年变恶龙,更像是生活的常态。
1.
年,韩寒出了本用牛皮纸包着的杂志《独唱团》,事实上,这个封面并不是最初的设计,下面这张才是。
那几年,韩寒像这张图片一样生猛,混不吝。
博客是他的主战场,他骂白烨:“文坛算个屁,谁也别装逼”;
寄稿费挑衅高晓松,用五个大字“高处不胜寒”,把对方逼得关停博客;
郑钧前脚骂选秀节目和超女不算音乐,后脚给《快乐男声》当评委,韩寒大骂:“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当然,更有名的还是“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
那时,韩寒喜欢对公共事务发表一些评论。
《新世纪周刊》记者采访他:如果你被推选为市长,会愿意担任吗?
韩寒说,我不愿意,在现阶段我还不愿意和一堆不解风情的人一起工作。
确实,那一年,韩寒和他的编辑团队很解风情
杂志创办伊始,韩寒说中国产生大量文化垃圾的原因是稿费太低,“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没有独立的文格”。
于是,他为《独唱团》开出了一个字两块钱的稿费标准,创下当时的记录。
站在今天来看,首期《独唱团》作者里卧虎藏龙,有像公路片男主角的民谣歌手周云蓬,有最近直播卖货的罗永浩,有女拳教主咪蒙,也有*、梁文道、*健翔、连岳等参与的栏目《所有人问所有人》。
杂志第二篇是罗永浩写的《秋菊男的故事》。我印象深刻。
讲的是一个英语培训机构拖欠奖金,罗永浩数次讨要不成,最后意外和朋友在公园撞到那个韩国校长,决定组团去修理他一顿,结果看到那人老婆孩子也在身边,就放弃了。
他说:即使是在我道德感相对模糊的青年时代,也能感觉当着一个男人老婆孩子面羞辱他,是件令人非常不安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有定数。
罗永浩对中年人那份善意,10多年后,彷佛回报在了自己身上。
年,罗永浩还是没有挨锤的公牛。
那一年他刚结束以“我的奋斗”为主题的全国高校演讲,圈粉无数,他说一直觉得坏人比好人更勤奋些,于是把4月份出版的自传,取了跟希特勒同样的名字。
之后两年,他先后在北京西门子公司门口,用铁锤砸烂三台问题冰箱;提着裤子一路小跑堵截方舟子;他说手机除了苹果都是垃圾,自己才是精神上继承乔布斯的唯一传人。
那一年,南方周末李铁评论:“你不得不佩服罗永浩,他踩到了狗屎,但他能让狗屎后悔。”
给《独唱团》写稿只能算罗永浩当时生活的一朵小浪花,当网红也撑不起他宏大的梦。
于是在年5月,锤子科技正式成立。
罗永浩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咪蒙正在为被独唱团退稿发愁,被退的就是那篇《好疼的金圣叹》。
那时韩寒是她偶像,得知被约稿后,她第一反应是“何德何能”,竟然可以登上他的杂志。
后来接受GQ采访,咪蒙说,当初自己不是在写,而是在研究,家里有很多本书,一本一本地看,最后文章写得很学术。
被退稿原因是“太端着”。
对于把文章写作立场全面转向大众,对那会儿的咪蒙来说,可能还存着点精神障碍。
咪蒙毕业于山东大学,研究生论文是《玄学本体论与阮籍诗歌》,论述魏晋时代玄学与文学的关系,获得过山东省优秀论文奖。
她说:“全中国能看懂这篇论文的人也不超过一万人。”
被退稿后,咪蒙打翻了重来,把那篇文章改得诙谐幽默。
文章中,她说金圣叹是历史的否定者。结尾处,她感叹:
这个时代配不上他。
那也是咪蒙感叹纸媒开始衰落的时代。
价值感不断下沉,她供职的报纸,版面从巅峰期32个一路缩减到4个。
私下里,她对母亲说,“有办法的人都走了。”
2.
《独唱团》是我记忆中最后一本能造成轰动的杂志。
上市第一天,全国卖出10万本。全年下来,销量超过万。
那些年里,感叹“文学已死”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韩寒试图让文艺复兴的大手笔。
而杂志原定的名字,也确实叫《文艺复兴》。
最终韩寒没能达成这个愿望。
《独唱团》只发行了一期。第二期本已排版好,还是死在了摇篮中。
最开始有不好消息传来,韩寒是乐观的,他说“中国相关部门太多”,找中间人问了几回,又改口说“深究下去,很多人也会跟着被节能减排”。
年12月,韩寒写下博客《后会有期》,他说:
“此事既无关死亡,也无关永别,而冬至花败,春暖花开,都是常态,所以并不需惋惜。后会有期。”
很多年后,他把自己的电影叫《后会无期》。
团队解散那天,韩寒反复吟唱着《送别》,“长亭外,古道边……”,编辑部同事听到他的声音一度沙哑。
年,方舟子公开质疑韩寒代笔,大家第一次目睹锐气的韩寒受挫。他捧着手稿拍了视频自证,急迫地说愿意拿出0万奖励给找到证据的人。
年9月,与方舟子之战过去不到一年,韩寒写下博客的倒数第二篇文章,引用《》里的一段话: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我脚下的流沙裹着我四处漂泊,它也不淹没我,它只是时不时提醒我,你没有别的选择,否则你就被风吹走了。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所有热血的岁月,被裹到东,被裹到西,连我曾经鄙视的种子都不如。
被泼过脏水的韩寒,那几年口头禅变成了“理解”。
乔任梁因为抑郁去世后,韩寒发微博:
珍惜你爱的和爱你的,理解你不能理解和不理解你的。
年,亭东影业成立,发布会上提到朋友中一对夫妻争执要不要买学区房,他说:
他们两个我都认识,但我没有进行任何调解工作,这就是我和以前的变化……我更多知道了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如果你不了解,那么你就闭嘴。如果你了解,那就更应该闭嘴。
从此,社会事务讨论中,鲜见韩寒的身影。
王小波曾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挨锤的公牛又何止韩寒。
大上周,罗永浩结束了第一场直播,他在微博点赞了一条评论,开头写道:
一个失去安全感的中年男人,为了未来把自己硬生生的塞进了一个陌生的空间,说着自己都听不懂的话,只是为了那所谓的“生活”。
10年过去了,罗永浩没有收购苹果、也没能把手机卖到傻逼都在用,只是欠下了3个亿债务。
直播间里,他念错投影仪品牌商名字,鞠90°躬道歉露出秃顶;刮掉了留了十几年的胡子,推销剃须刀;以斤身体奔跑在跑步机上,演示一个安全功能,就喘得趔趄。
我在朋友圈看买东西支持他的朋友很多。看《秋菊男》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对中年人也抱有善意。
咪蒙用10年的时间,融入了那个“配不上他的时代”,并成为了弄潮儿,又被迫消逝在那个时代。
最近,她又回来了。
不再讲*鸡汤后,跟罗永浩一样,她做了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