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工网」
来源:中工网
据劳动报消息,大概十多年前,当“用工荒”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曾引来一片质疑:泱泱大国怎么会缺人?而这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用工荒”也发展成了一种常态,而其中制造业缺工尤甚。
在人社部公布的年第二季度“最缺工”的个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工、焊工、车工、包装工等制造业一线岗位名列前茅。那么在制造业产业门类齐聚的上海,“用工荒”究竟呈现怎样的态势?该如何破解?劳动报记者进行了仔细的调查。
尽管季节早已过夏,但在浦东金桥劳务市场里,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一种热度。
人呢?怎么还不来?什么时候会来?这样的“灵*三问”,对于场内的50多家劳务中介机构而言,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在这家上海规模最大的劳务市场内,目前发布的岗位数量“毛估估”要达到四五千个,但是从登记入场的人数来看,求职者日平均不过在至人左右,而即便是这些人中,选择制造业的还是少数,这也使得相关企业大批的基层一线岗位招聘存在着缺口。
为此,有些企业不得不上门来催人,不少中介在自掏腰包加大“返费”求人,但一个现实就是,市场里并没有人。
不明白这人去哪里了
“今天你无论如何也得给我点人,不然我没法交差了。”坐在沙发上,延锋伟世通的企业招聘主管严毅对着中介老板非常严肃地说道。
作为汽车零配件制造厂商,这家企业从年后便挂出“急招”,但50至来个岗位需求从来没有被满足过。
在制造业扎堆的浦东金桥,众多加工型企业发布的大量用工需求在劳务市场里可谓随处可见,索广电子、振华机械、欧姆龙、沪东造船、英华达……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无论何种性质,在市场里都是“一律平等”,统一以标签形式粘贴在50多家中介的墙上,特意标注的“直招包进”、“包吃包住”、“待遇丰厚”等,则如同伸出的一双双手,在期待与求职者相握。
曾几何时,这些企业都是外地来沪年轻人首选的“香饽饽”。但是如今,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和延锋伟世通一样,只能处于等待期中。
“我就不明白这人去哪里了?”严毅说道。他告诉记者,今年给一线岗位工人开出的薪资又比去年同期高出了千元以上,月薪达到了元左右,“我们给的也不低了,但还是没有人来。”
这种“抢逼围”,还出现在了距离市场15公里外的秀沿路上。这里,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电子制造加工企业之一昌硕科技的所在地。
“过来应聘面试的吗?”只要你是一个陌生面孔,站在秀沿路号的附近,这是最常听到的“搭讪”。无论你是谁,一过康新公路路口,总会有三五个骑着摩托车的男女迅速围过来,“帅哥,找工作吗?”,“马上安排进厂啊”、“急招人,要不试试”。
除非你断然拒绝,否则这些人会跟随着你的脚步,不断游说,直至你义无反顾走过了厂门口。他们才会悻悻然回头,去寻觅下一个目标。
高额返费引发的“潮汐”现象
面对着严毅,曹春英只能赔着笑脸。没办法,作为劳务中介的负责人,人供不上去,她怎么说都有责任。
“前段时间不是送了多人了吗?”曹春英小心翼翼地打听着。
“别提了,没多久就走了大半。”严毅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每次都是这样,招得慢、走得快。”
“今年春节开门后,我亏本到现在。”曹春英有些欲哭无泪,“原想着元宵过后能上来些人,结果没有;再想着五一节后能回来些人,又是没啥。”
为了留住客户,曹春英说自己在自掏腰包,拿出返费帮助企业招聘。就拿延锋伟世通的岗位来说,每个补贴都在1元左右。
“返费”,如今成了劳务中介中的一个公开秘密,在制造业用工方面尤甚。只要求职者愿意到厂做满一定天数,就可以拿到一笔“奖金”。
返费的高低,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程度、岗位招聘人数等息息相关,“小厂”给得较低,从元到千元不等,而要是那些“大厂”,返费的金额则会让很多外人咋舌。
同样位于浦东的昌硕科技,就是如此。厂内约十多万年轻人,从全国各省市汇集至此,成为苹果的“全球员工”。每年秋天是iPhone手机的新品发布季,昌硕会大量招工来充实生产线,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出货高峰。所以,自9月开始,全国各地的临时工就会如候鸟迁徙般涌入此地,他们中大多数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返费。
记者了解到,只要中介招聘的员工能在昌硕打卡干满60天,就能拿到最低1万元至12元的现金奖励。
因此,在这些企业中形成了“潮汐式”的独特用工景象:高额返费引来了求职者,但在返费到手后就会迅速离去,又有一批新人随之而来,反复如此。
潮起与潮落,时间就是2个月。企业的流水生产线上,始终也留不住工人。
劳动力市场遇冷或有两大原因
在金桥劳务市场里,有人告诉记者:如果你操着外地口音,只需站在中介门口盯着黑板超过十秒钟,就会有一堆人来“嘘寒问暖”。
曾经日入场逾千的市场,现正在无奈地遭遇冷场。金桥劳务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后最高峰的入场纪录是日均人,结果还没持续一周就断崖式下滑,现在每天也就-人。
今年二季度时,人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