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在中国,月薪一万究竟有多难
TUhjnbcbe - 2023/4/8 9:24:00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这取决于是什么群体,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OR私营单位、个体户,以及你所在地区发达程度,行业和学历等等。

如果是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月入过万的可能性有20%(后文会有计算)。

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非私营)平均工资高达/年,平均年工资超过10W的有能源(电热气)、信息、金融、科研。而月工资超过1W的只有信息类和科研类。

通常情况下,工资结构图接近于这个样子(陀螺形态):

大学教师工资分布图

对于陀螺状的高薪分布,下层员工的薪资平均数总是会被提高。所以,哪怕一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是月薪1W,能达到这个平均工资的概率也低于50%。每个行业的比率是多少,还必须考虑行业的特殊性。例如金融行业的薪资跨度,自然会比餐饮行业的薪资跨度更大。

总的来说,即便是在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也只有一两个行业的平均薪资达到月薪一万。估摸平均薪资超过1W的不足20%(可以通过二八定律,简单估计),而诸如农林、餐饮等比例将会更低。

接下来看看收入分布:

虽然收入分布,国家统计局只有年以前的数据,但可以明显看出,不同阶层收入的增长,和居民人均收入基本上是线性相关的。可以作为比率,大致推算年之后的情况(当然,需要假设近几年来,中国各个阶层的结构分布大致不变)。

通过平均工资可以计算得到:

非私营单位最高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

.3X/.0=元/年。即,元/月。

非私营单位较高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

.0X/.0=元/年。即,元/月。

非私营单位中等偏上20%的人均薪资为:

.8X/.0=元/年。即,元/月。

同理:

非私营单位中等2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元/月。

非私营单位中等偏下2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元/月。

非私营单位较低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元/月。

非私营单位最低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年。元/月。

非私营单位困难户收入5%的人均薪资为:/年。元/月,全国最低工资中线位置(和现实情况相符)。

由此可以知道,在非私营企业,做到前10%,月薪资可达15K+;做到前20%,月薪资可达题主的提问标准10K+。(经过计算,应证了我之前的猜测,符合二八定律)

前40%为8K+;60%的人,薪资平均水平分布在4.5k~8k这个区间,而且分部比较均匀;20%薪资水平为3.5K,收入最低的10%为2.5K,有5%收入仅2K。(在非私营单位,还只有2k收入,有人中枪了吗?)

根据非私营单位(国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的平均工资可以得出:信息技术,前70%,月入1W。

金融行业,前60%,月入1W。

科研,前50%,月入1W。

能源行业(电热气),前40%,月入1W。

文体娱乐,近40%,月入1W。

卫生等社会工作,近40%,月入1W。低于文体娱乐。

教育,约前35%,月入1W。

交通运输,前30%,月入1W。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前30%,月入1W。稍低于交通行业。

租赁和商务,约前25%,月入1W。

采矿业,20%出头,月入1W。

批发零售行业,20%,月入1W。

房地产,20%,月入1W。低于批发零售。

制造业,近20%,月入1W。

建筑业,前15%,月入1W。

水利环境,前15%,月入1W。低于建筑业。

居民等服务,前15%,月入1W。低于水利环境。

住宿餐饮,前10%,月入1W。

农林牧渔行业前10%收入只有8K,保守估计前5%,收入才能达到月入1W。

至于需要再细化到国企(集体)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计算。

以上数据,虽然不是绝对精准数据,但对于计划选择国企或者事业单位的人员来说,作为参考已经足够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所在地(城市)来计算:

例如,北京年非私营平均工资元/年,则计算可得,能达到1W月薪的比例高达70%。符合二八定律(20%的人)的薪资水平高达2W+。

如果我们假设这个薪资是均匀分布在北京各行各业的,那么北京月1W收入最高比例的IT行业比例为:90%。

哪怕薪资水平最低的非私营农林牧渔,月1W收入比例为:15%,是全国本行业1W月薪占比数的3倍(关于其它城市,其它行业月1W收入的比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去计算)。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线大城市来说,在非私营企业,只需要勉强达到半数水平,则可以月入1W。当然,对于行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的重要。有的行业的确很轻松月入1W,但有的行业十分的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在非私营单位,想要月入过万,对于城市和行业的选择都十分的重要。有兴趣的朋友,足以通过所在行业分类,以及所在城市平均薪资计算出你月入1W需要挤进同行业位置的百分比。

如果你不是在国(集体)企或事业单位,而是在私营单位,那么要月入过万的可能性会空前降低:城镇私营企业平均工资元。

根据同样的数据处理,可以算一算,私营单位的情况:

私营单位最高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即,元/月。

私营单位较高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即,元/月。

私营单位中等偏上2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即,元/月。

私营单位中等2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即,元/月。

私营单位中等偏下2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即,元/月。

私营单位较低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即,.元/月。

私营单位最低收入10%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即,元/月。

私营单位困难户收入5%的人均薪资为:元/年。即,元/月。

有数据可知,私营企业,必须做到前10%,薪资才能达到月入前1W;(符合一九定律。)

20%的人薪资6.5K+;中位区间60%人数薪资为3K~5K。有20%的薪资,低于2K,甚至有5%薪资在1K左右,这一部分应该大多数属于三四线城市的最低薪资标准。

总的来说,私营企业收入达到月入一万,困难度是非私营企业的两倍。

接下来看看,私营企业各行各业的情况下:

计算可得,月入1万百分比:

信息技术,20%。

金融行业,15%。

科研,15%。

租赁和商务、卫生等社会工作、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制造业,10%+~15%-。

教育、批发零售行业、文体娱乐、能源(电热气)、采矿业:10%-。

水利环境、居民等服务、住宿餐饮:5%+~10%-。

农林牧渔:5%。

和非私营对比可以发现,私营企业各行各业的差距,收入水平比前者小很多,除了排在前面的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以及排在最后的农林服务业等,绝大部分的行业都比较平均,处在平均水平上面。

同时,互相对比也能发现,中国的高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非私营企业。

中国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2W人,私营人员.6W人。可知排除个体户之外,城镇就业人员,非私营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全国总和收入,前者是后者的2倍。

除此之外,城镇内还有.3W个体就业人员,由于个体户缺少数据(通过收罗其它数据,应该能算出平均薪资来,偷懒不算了),可以勉强使用私营的占比数据(总的来说,不应该会相差太多),1W收入占比应该10%左右。

另外,城镇内还有失业人数万人,这一部分人月薪一万比率为0%。

前面考虑的仅仅只是城镇的情况,如果在农村呢?属于另外的44%,那么请看: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城镇消费水平元/年,农村消费水平/年。由上可知,在农村从业薪资超过月薪1万的概率,至少低于城市的37%。

由于农村绝大部分都是非私营,可粗糙地把百分比用在城镇非私营的比例上:

那么可得农村月入1W比例为5%-,实际数据可能低于3%。

10%收入位置为4K,20%收入位置在2.5K,中间区域60%的人收入为1k~3k。20%月收入在1k以下。10%年收入在6K以下,还有5%年收入不足5K。

以下数据,也恰恰佐证了我的计算结果:

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1.7%,农村低保对象万户,万人。

总结一下:

全国平均非私营企业月入一万符合二八定律,为20%。

全国平均非私营企业一线城市(北京为例)月入一万比率,高达60%~70%。

全国平均私营企业月入一万符合一九定律,为10%。

全国平均私营企业一线城市(北京为例)月入一万比率接近二八定律为,20%-。

全国平均农村月入一万比例,为5%-。

综合全国所有从业人员的平均情况,则勉强符合一九定律10%-,粗略计算估计为8%左右。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所有的从业人员里,每12个人里面有1个人月薪高于一万。值得说明的是,一线城市非私营2个人就有一个人月薪一万。私营企业,则5个人中有一个。全国城镇平均数,则是10个人有一人,农村则二三十人有一个。

除了计算全国平均、城市平均、就业平均,其实也可以延伸到特定的群体,例如大家最关心的应届生情况:

某招聘网数据

可以看出,虽然应届毕业生里面期望薪资月入1W比率9.11%,但实际只有3.71%达到这个薪资。

虽然,这仅仅只是某招聘网站的数据,但薪资分布结构可以作为参考。比起全国薪资分布来看,应届生薪资陀螺塔顶端明显收紧,比率明显更小。可简单计算出,图表上年的平均工资大约为5K(实际此类网站上的薪资数据并不符合全国平均,而是相当于一线城市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水平,高于二三线城市)。

由于相关数据在国家统计局管网并没有,依然只能通过网络寻找。

寻找数据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高校应届生平均工资1W+的数据,都是综合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的所有数据,而博士生则可能把本科生的均数拉高很多。

尽量寻找官方数据,找到了上海教育部《上海市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的数据,上海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元、本科毕业生为平均月薪为元、硕士研究生平均月起薪达到元。

这是梧桐果上的薪资数据,虽然是年的数据,但可以明显发现本科薪资比年的上海还高出不少。而硕士、博士的薪资也和上海硕士、博士生薪资相当。所以,我再次说明,类似招聘网站的数据(非官方数据),往往更接近一线城市的数据。

根据《上海市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的数据,通过上面某招聘网站的薪资分布图,大致可以推出:

上海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起薪1W比率3%左右。

本科毕业生,1W+薪资占比5%。

硕士研究生,1W+薪资占比30%。

通过网络数据可知,上海博士平均工资。类比可得,月薪1W+占比高大90%。

从薪资上也可以看出,中国硕士文聘有一些高不成低不就。

虽然单纯使用某招聘网的薪资结构图推算,有一定的瑕疵,但至少可以得出大致的比例。

至于其它地区,则可以用上海的数据,结合中国统计局上各地区平均工资来进行类推:

例如,以非私营企业来说,四川平均薪资是上海的55%,那么在四川非私营入职的平均起薪则只有上海的50%~60%(当然,如果是计算成都的,需要单独拿出成都的平均薪资来计算,毕竟成都平均薪资大大高出整个四川的平均数)。按比例推算,四川的本科生平均月薪也就只有3K+,接近实际情况(远低于某些招聘网上的数据,某些数据颇为夸张)。

当然,对于全国顶尖的高校,由于本身就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应届生求职也主要在一线城市,倒是数据会更加的贴近真实情况。

最后附录一份高校应届平均薪资排行(会比实际情况更高一些)(文末):根据我前面数据的推算,这种招聘网站统计的数据,通常应该和一线城市非私营机构就业的薪资差不多。如果在二三线城市,或者私营,工资很难达到这个均数。

有兴趣的在校生,可以根据我本回答提供的计算方式,简单推算一下,自己毕业之后起薪1W的比率有多大。(注,如果按照清华平均1W来算的话,月入1W的比率大概是45%左右。)

如果想要得到一个足够精确的数据,必须考虑是否非私营,是否一二线城市。

值得强调的,本硕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低于所在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的。各个高校毕业生进入相关企业月入1W起薪的占比,会远远低于行业月薪1W的比率(高校的学历往往起到筛选作用)。

例如,上海非私营平均工资14k,私营平均工资5.7k;其中非私营的平均薪资是远远高于本硕应届生的(参考《上海市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的数据),哪怕是私营的平均工资也比本科应届生的平均薪资更高一些。

个人推测,由于一流高校50%左右能够进入非私营单位,在一线城市的确可以达到50%比率月入上万的起薪。但由于地方高校,大部分的人只能进入私营企业,排在前面的IT,金融、科研等尖端人才进入一流的私企,可能达到起薪1W,占比极低。考虑到顶尖高校的学生占总数的小比例,我倾向于认为,所有应届毕业生里,起薪1W的比例少于5%。如果排除前名的高校(这些高校学生占据绝大部分的一流企业),这个比率甚至可能低到1%以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中国,月薪一万究竟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