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疯颠的早期图片 http://m.39.net/news/a_9387677.html全文共字
阅读大约需20分钟
自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颁布以来,各地纷纷依托农业乡村的生态涵养、民俗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挖掘乡村旅游的新闻点,不仅关乎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如今大众媒体所塑造的旅游形象已经成为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实现融合传播,将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
新闻媒体;乡村旅游;融合报道
近年来,乡村旅游以其绿色生态、休闲体验的特征受到旅游者的推崇,成为带动温州旅游市场复苏的新引擎。数据显示,年温州纳入统计监测的乡村接待游客总人数为.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4.37亿元;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温州乡村接待游客总人数为.66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更是一路攀升,达到50.9亿元。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快速蝶变的乡村游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扩展性、传播性等特征,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展示美丽乡村的优势,构建独特鲜明的形象,提高美誉度与知名度,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挖掘文化内涵,
找出旧乡村的新亮点
温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村落文明,地域饮食习惯和文化内涵各有特色。近年来,随着温州大力建设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越来越多的县(市、区)将资金、人力与资源投向广大乡村,大抓特抓旅游产业。其中,不乏华东大峡谷、湖岭温泉小镇等百亿级龙头项目。
除了大投资外,很多乡村在“微改造精提升”中,实现了环境蝶变与产业升级。截至年底,温州累计创成A级景区村个,其中3A级个。在这种如火如荼的态势下,新闻媒体更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深入乡村基层地区考察,发掘不同乡村的亮点与特色,并对其进行传播。
在鹿城区的岙底村,记者从该村遍布的竹子入手,延伸至竹编、前林鱼灯、造纸技艺、竹筏制作等与竹相关的传统技艺体验,从《非遗三术的重生》说起,带出“知竹常乐——自然造物家岙底站”等主题研学活动,讲述小乡村非遗与研学旅游的融合发展;在瓯海的纸源村,以泽雅传统造纸展示馆为中心,记者探访了周边8个乡村博物馆,“泽雅老家”、龙嬉古文化等研学机构,通过《欢迎来泽雅看馆》等系列报道,让更多的游客认识和了解当地特色乡村博物馆集群,见证纸山捞纸、屏纸版画、纸艺制作等研学课程的日趋成熟。
文化是旅游的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旅游报道时,记者要运用文化视角,善于捕捉乡村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展示独特的民俗风情、非遗体验,从而提高文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