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支临时组成的队伍,让新华社的海报数次出 [复制链接]

1#

全文共字

阅读大约需20分钟

一组趣味十足的鼠年卡通动图原本将作为年开年第一条推送,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当时的气氛显然已不适合发布过于欢乐的内容。于是经过讨论评估,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果断改变思路,紧急重新策划制作了一张海报:“中国红”的背景,象征祈福的孔明灯,“健康是福,平安过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16个字,构成了一张简洁而富有信息量的海报。年正月初一零时,以“这是庚子鼠年第一条推送!”为题,将海报推送到网友手中,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系列创意海报的“开山之作”。

之后,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不断推出创意海报,海报创作的工作室机制应运而生,创意海报突击队也随后成立。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海报突击队的创意海报已成为新华社融合创新中创新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佳作频出

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是由几名跨处室、跨工种的人员临时组成。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融媒体部主任、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工作室创始人、监制于卫亚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从临时组建到持续运转再到形成品牌,依托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出台的一套创新激励机制,这支在抗疫报道期间跨处室、跨工种搭起来的队伍‘进化’成为工作室,在设备硬件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武器’更加先进了,创作也更加顺畅了,产出也更加高效了。”

从年1月开始尝试至今,新华社的创意海报佳作频出,最后形成“出圈”态势。

年2月中旬,创意海报团队通过梳理确诊病例相关数据,将确诊病例人数连降两周与人数降至两位数中的“两”字提取出来,以书法汉字“两”字作为主视觉放大居中呈现,并将“两”字中的两个撇的笔画巧妙置换为两个向下的箭头,生动形象并增加了设计感。这张海报在疫情初期给受众带来强大信心,达到了极好的传播效果。网友评论:“希望每天都有好消息”“设计得好精妙”。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设计师、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赵丹阳表示,数据类海报在枯燥的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用生动形象的可视化方式表达出来,让受众在瞬间得到关键信息,起到提振民心作用,是海报突击队早期的特点。

年4月中旬,各地援鄂抗疫医疗队纷纷胜利归来,海报突击队手绘了向医护人员致敬的海报。“手绘海报可高效整合信息、升华主题,同时手绘这样的形式受众比较广。”赵丹阳说。

年12月1日,圆明园迎来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马首铜像的回归。“我们在马首的新闻照片素材的基础上在马首眼旁大胆加入了一滴绘制的泪水,配以‘回家’两个字,在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传达了激动喜悦的情绪。”赵丹阳说,“这张海报的设计是我们在新闻海报的一次突破和尝试。”

年年初,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接种新冠疫苗。海报突击队从接种达一亿剂次开始,每到一亿剂次,就设计一款海报,以数字形成视觉冲击。“这类海报是我们借助新技术,加入新的视觉创意,在数据类新闻海报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赵丹阳说。

而根据热点事件,海报突击队均有不俗表现。《这里,是咱的*!》《鸿蒙,发布!》这两期海报产品则是在事件发生当时紧急策划产生的作品,均属于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

优势突出

“海报产品是传播力最好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也是当今融合报道中的多面手,它几乎可以全方位涵盖所有新闻内容。”于卫亚认为,“策划者可以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用多种新闻海报进行策划,从文章题目、海报主体到用户互动,进行立体传播。”

在实践中,新闻海报作为一种新闻表达形式,也具有很强的优势。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编,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工作室创始人、负责人,新华社客户端青春版负责人陈子夏向记者介绍了新媒体创意海报的3种优势。

“作为视觉报道产品,相对于单纯的文字报道有着明显的‘第一眼’优势。”陈子夏说,一张海报同时可以将创意文案、视觉表达(鲜明的色彩对比、富有冲击力的现场图像、生动夸张的手绘等)、文字版式等多种元素吸引受众眼球,并第一时间传达重要信息,同时也能表达鲜明的立场或情绪,引起受众共鸣。

同时,海报还有易于快速传播的优势。“当别人还在剪辑短视频、制作H5等产品时,海报或许早已做好并播发了。”陈子夏说。

“新媒体时代的阅读习惯使海报产品更容易得到传播。一张海报既缩短了用户阅读新闻的时间,又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体验,还便于用户收藏、转发,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最后一个优势,陈子夏认为:“新媒体创意海报产品的用户范围更广。无论用户采用什么移动端产品,海报的传播都是最为迅捷的,且不受语言、地域、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创意无限

“如果海报主题具有可预见性或时间点相对固定,我们会在距离正式节点前半个月左右开始碰撞创意,并仔细推敲展示形式,一旦有了好点子,海报制作起来就很快,之后再经过严格的送审环节进行发布。”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首席设计师、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潘红宇向记者介绍了提前策划海报类型的创作条件。

而在得知、获取新闻主题及素材后才开始头脑风暴并实现创作,这类海报的创作就属于“热策划”。“这就需要策划者的大脑高速运转,平时的积累和瞬间的灵感都要恰到好处,做到‘天时地利人和’的高度合一。”潘红宇说,从创意到制作再到审核发布也仅需要半小时。

当下人们都习惯于用手机阅读新闻,在屏幕这一巴掌大的范围之内点开的是一张海报,那么用户甚至不用滑动,就可以看到所有信息。新闻创意海报往往需要提前策划和热策划。除H5、视频、动漫、纪录片等形式外,海报的形式在新媒体表达上已经蔚然成风。新华社海报突击队也面临着来自媒体同行的挑战。

对此,于卫亚表示:“新闻海报的延展空间还很大。比如在未来可以和3D技术、2.5D插画、动画等结合,让平面视觉传播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但无论技术如何创新,我们都坚信:创意才是王道,传播才是目的。”

来源:传媒瞭望

热文回顾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我在天目新闻做科技报道

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网络传播现象与应对策略

我们常说的新闻稿的“节奏”,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我怎样在前方报道东京奥运会

《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其中一名是嘉兴人》,这条二次传播稿缘何成为爆款

走出“流量陷阱”,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客户端竖视频变现对策

数字化能力跃升,让新文化报道“翩若惊鸿”!

新闻报道中的人物称谓怎样使用才合适?这篇文章为你细细分析

会议报道绝对是富矿,融媒体时代你更应当让它出圈出彩!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来看看!她打理的《小时人物》,怎样在人山人海里找到那个TA

我和*媒的情缘?

荣获中国新闻奖的这位卫视女记者有个心得:思想向上,心沉基层!

一场评选活动为啥能摘得浙江新闻奖?除了坚持16年?

新媒体作品,如何冲击好新闻奖?专家总结:要抓住这五个关键词!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如今的报社时*记者,都需要配备怎样的武器库?

以《央视新闻》记者王冰冰为例,看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网红记者”的打造

浙报《深读》唯深耐读

传媒评论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