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作协公示年会员发展名单。其中,贾浅浅在拟发展会员名单中,引起网友广泛争议并上了热搜,质疑中国作协的会员入选标准。
湖北作家徐青先生
在我们身边没有被披露的今年已公示人员中还有不如贾浅浅的。网上揭露贾浅浅的作品除了低劣粗俗外,她作品错别字还比较多。尽管如此她毕竟还有三部诗集作品,我要嘲讽揭露的已公示人襄阳市作协主席涂玉国根本就没有成集的作品,他自称诗人和散文作家,却没有诗集和散文作品集出版。就单篇作品说,诗作也好散文也好,也没有象样的能摆到台面上的作品。他多处的文学作品成果简介,都是瞎编瞎吹的。按照中国作协公布的发展新会员标准他相差甚远。中央一级公开发表的作品他有5万字吗?省一级公开发表的作品他有15万字吗?他都没有。并且,此人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为人处事没有起码的原则。比如,在去年的“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周年征文”活动中,他的关系户有严重剽窃行为人段明贵的散文“襄阳的桥”被评为一等奖。这一评选结果揭晓,在当地文学圈舆论哗然骂声一片。在文人荟萃的襄阳,段明贵的这篇散文,充其量只能鼓励鼓励给个提名奖。更重要的一点,征文活动明确要求,参评文章必须是新近完成的没有发表过的。而段明贵的这篇文章十年前大家都已看到过,只不过文后又加了几句而已。由于他是市宣传部副部长,此前,这一文他拿出来至少发表过四次。做事起码要顾个大面子,他们连大面子都不顾了。公开弄虚作假,愚弄众人。
中国作协已发展的和今年拟发展的会员大部分都是令人钦佩合格的,但像贾浅浅和涂玉国之流滥竽充数的也不少。我国的省级作协机构是实质的厅级单位,都配有一名党组书记兼作协第一副主席,领导主持作协的日常工作。这些同志大部分是中晚年以后调入作协的,他们的领导经验丰富文笔也十分好,但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成为作家。为了工作的方便和协调,这些同志一到作协就破例加入中国作协了完全必要。我作为一个坚持文学创作40年的老同志,对此十分理解完全赞成。此外,凡以作家作者身份加入中国作协的,都应该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操作模式。如果,谁有关系谁走关系才能加入,还有公平公正可谈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生活中有人善于拉关系走后门,但也有人不愿意拉关系走后门,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不是逼良为娼吗。
既然说出了上面一些话,就有必要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徐青松,笔名徐青。很早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后来又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现任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年湖北省作协以小文件头的形式,书面通知我要我申请加入中国作协,年之前的情况不清楚,年以后开始先电子版申报,申报成功得到审核批准回复后再纸质申报,全程公开全程回复。我每年每个环节的审核都得到通过和回复,我也按要求都及时向我省作协当时负责会员工作的钱道波主任和后来的杨瑞老师及时汇报过。结果,直到今年公示入会的却没有我。很多朋友批评我一根筋,劝我也去中国作协走动走动,找人疏通关系联络下感情。这些年,有写大字的有照相的有画画的都加入了中国作协,我们这些主攻文学写了几十年又有一定成果的,为什么就不能加入中国作协呢?写作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加入中国作协是件十分体面的事,若都像有的人那样通过跑关系去加入中国作协,在我看来没有意义也不体面,还不如不加入。
我除了在公示期间举报反映情况外,也是为自己鸣不平,为自己鸣不平同样也是向中国作协反映情况。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将我坚持写作的经历和感悟公布与众,此内容也是我为自己已出版的又一部散文集《阳光下的感觉》作的一个自序。从中可以看出,我20多岁的时候在发表作品,30多岁、40多岁、50岁后仍然一直在发表作品。年迄今,已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农民日报、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文艺、中国文艺家、报告文学、散文选刊等报纸副刊和文学期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作家网、中国军网、大河网等媒体发表各类原创文学作品多篇,发表驻村日记多篇,用美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