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找工作上智联招聘被曝16万简历被卖,灰色 [复制链接]

1#

智联招聘成立于年,23年前成立的公司与时俱进“活”到现在,实属不易。

今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智联招聘信息泄露案件,被告为招聘网站“智联招聘”的两名员工和一名无业人员。

智联招聘两名工作人员王某和卢某利用在公司工作便利盗取大量用户简历和个人信息,无业人员郑某负责在网站上出售,经查实,目前已经售卖的简历等用户个人信息高达16万份,每份价格5元。

东窗事发,智联招聘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倒卖用户信息的行为零容忍,未来会进一步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推出新举措,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话虽如此,“加强管理”成为企业逃避责任的万精油,一句话把责任撇的干干净净,如何加强管理,是否还有此类问题未被发现,公司是否应该承担责任甚至赔偿,只字不提。

不只智联,京东、苏宁等巨头都出现过用户信息泄露,但不同的是,智联招聘是求职网站,个人简历包括用户最重要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贩卖,不法分子有更多机会进行诈骗甚至偷盗活动。

有人猜测,倒卖简历已经成为网络招聘行业的灰色产业链。公司监管不力原因在于其不需要为事件负责,如果有关部门能重视信息时代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相信当事公司会是另外一种态度。

滴滴网约车出事后,有关部门直接干预实现停业整顿,无法营业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才能使企业真正觉醒作为一个责任主体的担当。

滴滴出行半年来相继推出了紧急报警、一键求助联系人、全程语音录制、全程视频调取,大数据计算安全性派单等等举措。

现在滴滴依然无法保证未来不会再出现安全事故,至少用户看到了这个企业的转变,在为用户做事情,而不是只收管理费而已。

智联招聘案件正在进行第二次审理,可以预见结果必然是犯罪分子得到惩处,公司承担一部分责任。结果对用户来说有何意义,用户的信息依旧在黑市被二次兜售。

想要防患于未然必须对相关企业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此类问题面临停业整顿甚至更严厉的处罚。

如果未来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对涉事企业依然不痛不痒,企业永远不会真正把保护用户的利益当做重要的事情来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