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35岁成了招聘的上限,成了老人!成了被取代的那一个!——王同事
在高速发展的当下,各种焦虑层出不穷,有考试焦虑、容貌焦虑,工作焦虑等等,尤其当第一波互联网弄潮儿来到了他们的专属焦虑——年龄焦虑!
王先生36岁公司主管准备离职——
从毕业就来到这个贸易公司,从年口罩事件以来,公司业务直线下滑,待遇也是今非昔比,但想着是老人应该跟公司共进退,少拿点没事,但却被新来的HR委婉告知需要他自己办理离职,理由是年纪大了工作到了瓶颈期,再也没有合适的岗位与之匹配。心灰意冷之后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即便拥有近10年的管理经验,也不能面试到合适的岗位。多数在知道其36岁的“高龄”之后,连个面试机会都不给!
而在王先生的面试中,也是充满了让人尴尬的问题。“为什么不自己创业呢?”“现在还有工作激情吗?”“愿意从基层做起吗?”“你的领导比你小10岁你能接受吗”
各种问题让王先生始料不及,不得感慨,35岁就活该是被淘汰的年龄吗?这不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刻吗?
但是HR眼里35岁以后的面试者是什么呢?
性价比极低:待遇要求高,一人顶两人!
管理成本高:不好管,重话说不得,轻话听不进!为人过分圆滑!善于各种管理漏洞的寻找和享受。
能力提升有限:已然是上限了,因经验带来的磨炼想学接受新事物难,提升就更难!
投入精力有限:加班?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代沟明显,团队配合力差。
且不论HR论调的对错,一旦这种感念形成行业的共识,那这一部分人就很难再达到曾经的心境和状态了!带着这些所谓的“行业共识”来自福建的李老板有着不一样认识,她认为——
只要不是七老八十,有经验和成熟的人,到哪家公司都该被珍惜!
性价比说,纯属无稽之谈。判断性价比抛开能力看待遇都是耍流氓!一个成熟职业经理人带来的改变和本身的业务资源就超越不止两个新人那么简单。
管理成本:更是无能者的借口。一个有着近10年行业经验的从业者,如果还需要教育那这十年等于白干了!对这类人用到的不是管理,而是同频共享!
能力提升说,学到老学到老是给我们所有人说的,没有任何一个渴望成长的人会拒绝成长!
加班,不是福报,好的家庭后盾能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潜能!
代沟?那老板的代沟更大!纯属无能之辈为自己找的烂借口!
写在最后,生活不易,尤其当下,希望这种行业共识能再宽容一点!谁都会有那一天!各位看官您说呢?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