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报纸急寻10岁女孩,发布人竟是周恩来,刘 [复制链接]

1#

“卖报咯!卖报咯!”武汉街头,卖报童边走边高声吆喝,路过的行人好奇张望了几眼,但只有少数几人叫住他买报。

一名身穿布衣的中年男人要了份《新华日报》,在赶往学校的路上随意扫了两眼,竟看见一个熟悉的名字。他看得更仔细了,只见报纸背面一处寻人启事栏目中,写着一个名字。

男人再三检查,发现报纸上真的写着“周恩来”三个字,不过不是在内容里,而是发布人。作为一个定居武汉,表面是教师的地下*员,他从没有在报纸上非*事类的文章中看到过这个名字,所以很是惊讶。

寻人启事是在寻找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上面只写了关于女孩抚养人赵春山的名字,地址和联系方式均没有。看上去很普通,与战争年代频繁登报的寻人启事没啥区别,但发布人的特殊身份却让人难免产生好奇。

这个女孩究竟是谁?周恩来为何亲自登报寻她?她的身份很特殊吗?

周恩来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家国,国共双方放下成见,展开第二次合作。为在国民*统治区从事统一战线工作,*中央安排周恩来担任国民*府*事委员会*治部副部长,周恩来也就跟着国民*迁徙至武汉工作。

周恩来调任前,刘少奇和几位同志来到他的住所送别,祝愿他在武汉工作一切顺利。饭局结束后其他几人都走了,刘少奇却踌躇不前,似是要走,但表情却十分纠结。

看到刘少奇这模样,周恩来清楚这位同志许是有什么困难,却不好意思提,于是他主动打破僵局道:“少奇,我们认识多少年了?”这个问题是在告诉刘少奇,都认识这么久了,彼此也知根知底,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说。

刘少奇听出他的意思,笑了一声,但想起自己担忧的事脸色又沉了下去,半忧虑半难为情说道:“恩来,你知道的吧,我之前有三个孩子,但由于革命工作,我把孩子都托付给他人,现在国共时局变好,我想能不能找回来。”

听到这些话,周恩来也收起了笑容。当初革命事业举步艰难,为了安心工作和保全家人,组织里很多同志都不得不与家人分离,然后在战火中失去彼此的消息,不知生死。

这些同志都为革命工作做出了牺牲,周恩来肯定是愿意帮助他们找回亲人,仔细询问刘少奇:“有没有关于三个孩子的信息呢?”

他的三个孩子自分开后就再无消息,刘少奇只知道刚离开时的一些情况:“长子刘允斌年出生,在年送回湖南老家宁乡;长女爱儿年出生,当年委托给汉口工人积极分子赵春山抚养;最小的孩子刘允若年出生,他母亲年被抓捕,在此之前把孩子托付给房东太太。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多信息了。”

刘少奇(左)

说完,刘少奇自己都没有信心能够找回孩子。当年情况都很紧急,知晓的消息本来就少,更别提过去这么久了,孩子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周恩来宽慰他道:“你要相信他们会好好照顾孩子,我也一定会安排人仔细寻找,这些孩子都应该回到父母的怀抱。”

话虽这么说,能不能找到孩子,周恩来心里却没有底。刘少奇手里的信息太少,第一批出去寻找的人都无功而返,周恩来只好寄托于民众的力量,在《新华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

“寻找工友赵春山:10年前刘少奇先生的一个女儿托先生抚养,他现在想见他的女儿,知情者请速来本报馆营业部一谈。”

这则寻人启事一发布,因为发布人是周恩来的缘故,的确引起了更多人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