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作者:李梦颖原题为:英国报纸变形记)
年1月15日,有着近年历史的英国《卫报》(TheGuardian)正式缩减版面,从对开的柏林版式变为四开小报。尽管在改版声明中,主编凯瑟琳·瓦伊娜(KatharineViner)再三保证:《卫报》一定会珍惜读者的信任,继续以负责任的方式做新闻,但还是免不了被揶揄一番——《每日电讯报》(TheDailyTelegraph)在报头位置用了全报最大的字号宣布:“我们是全英国最大、质量最好的报纸。”《太阳报》(TheSun)更是“热烈欢迎《卫报》加入小报的行列”。
为什么报纸的尺寸改小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得从大报(broadsheets)版式的确立说起。
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这与18世纪初*府开始对报刊征税有关。年,英国议会通过《印花税》法案,以征税的方式,控制新闻业的发展。由于纳税金额是根据报纸的张数计算,而非版面的大小,于是报纸的尺寸越来越大,以此来减少张数,降低办报成本。
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不完全准确。法案的实施的确直接导致报刊改变自己的样式和尺寸,但具体到改变的方式,却不只是扩大版面那么简单。根据史学家斯坦利·莫里森(StanleyMorison)的记录,在税法推出前,报纸样式主要有两种:一张纸对开,正反面共4个版;或是单张不对折,正反面共2版,是谓用了半张纸。*府针对这种情况,对一张纸的报刊征税一便士,半张纸的征半便士。有趣的是,法令颁布后,开始出现一张半、6个版面的报纸,由于*府在制定税法时没有预计到会有超过一张纸的报纸,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便默认了这种6个版面的形式免于征税。由此,增加张数,反倒成了早期报刊避税的手段之一。
很快,新修订的法案对报纸的样式、纸张大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报业的管控更加细致和严格。此后的多年,英国报刊进行了激烈反抗印花税的斗争。
年,议会终于同意报纸的大小增加两英寸半,由原本的28英寸×20英寸,改为/2英寸×20英寸,超过这个尺寸则要按照2张纸纳税。五年后,*府再次放宽标准,报纸版面最大可以到32英寸×22英寸。直至年,《印花税》法案彻底废除,对印刷纸的大小终于不再有限制,但报纸的尺寸已经基本固定下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英国大报的版面,是由18、19世纪的报业一寸寸抗争而来的。
如果说大报版式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治管控,那么20世纪小报的兴起、及近年大报“小报化”的趋势,则源于市场的变化。
年创刊的《每日镜报》(DailyMirror)是英国的第一份小报(tabloids),尺寸约是大报的一半。小报方便携带,价格便宜,文字易读,内容也更贴近大众生活,很快便流行起来。年,《每日镜报》的发行量高达万份,位居世界第一。此后,原本采用大报版式的两份大众报刊《每日邮报》(DailyMail)和《每日快报》(DailyExpress)也相继改成小报。到了年代,小报风格越发娱乐和煽情化,标题耸动,内容猎奇。其中,《太阳报》更是以刊登色情内容著称,固定在报纸的第三版刊登裸女照片,以此吸引读者眼球。
如果问一个英国人,大报和小报有什么区别,他一定会告诉你,除了报纸纸张大小的差异外,内容定位也不同。大报严肃,主要提供权威的时*和财经类新闻;小报低俗,最爱写名人八卦和耸人听闻的犯罪故事。小报和传统大报的风格和读者群逐步区分开来。
正是因为大报和小报的泾渭分明早已内嵌在英国的报刊文化中,每一份老牌大报要改成小报版式时,都慎之又慎——不改,对开的大报纸不便携带,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发行量逐年下降,难以维持生存;改了,怕被看成与小报为伍,降低了格调,失去读者。于是,出现了以下这些折中的办法:
3年9月,创刊于年的《独立报》(TheIndependent)在保留大报版式的同时,推出小报版,供读者选择,由此出现了一张报纸、两种样式的情况。同年11月,《泰晤士报》(TheTimes)也开始尝试大小报并行,结果发行量明显上升。最终,这两份大报都放弃了原本的版式,把尺寸改小了一半。有趣的是,尽管改版后的报纸大小和小报一模一样,但他们把新的样式称作“紧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