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文化领域中,形式上最接近文化范儿,规模上最具有普遍性,最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武器”就是企业刊物了。企业刊物可以从一张内部报纸做起,也可以做成某个行业领域内的品牌杂志。随着刊物的发行积累,它就会形成企业文化的一个符号,一面旗帜,一股冲锋在企业文化阵地的前沿力量。
企业内刊是指企业的内部刊物,形式上可以是一份报纸、一本杂志等,周期上可以是双周、月度、季度,发行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客户、顾客等关联人群。不难发现,企业内刊几乎成了企业文化工作的标准配置,是一种常备武器。当然要想办好一份企业内刊,真正能将这种常用武器运用的得心应手,必须费很大的功夫。即便是一张简报,如果做不好,就会变成鸡肋,可有可无,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本文一共分上、下两个小节,今天首先看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公司文化背景,成立编委会或编辑部;内刊准确定位、起名字、基本框架;宣传造势,稿件征集。
下面我们分享一个案例
小孙是一家商贸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做全国终端市场加盟性质的连锁专卖店。旗下有几百家店,公司一直倡导文化营销的管理理念。从总部的办公环境,到店铺的形象设计,点点滴滴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前几天总经理找到小孙,给了他几本同行业的内部刊物。希望公司也能出版咱们自己的企业内刊,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小孙经理身上。以前他在学校时,也算是个文艺小青年,经常写些诗歌,随笔,还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但是,从来接触过企业的内刊。领导这么信任自己,可不能辜负了公司的期望。
企业内刊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如果办内刊,该从哪里入手呢?
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背景,成立编辑委员会或编辑部。如果公司员工不太多,部门设置简单,没必要专门成立编辑部专人专做。启动一个编委会,总经理做顾问,一个主编或编辑。如果公司员工比较多,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编辑部,公司高管做顾问,主编,编辑,特约通讯员等。具体设置,还要看公司的情况,一般初创时,大多都是兼职。只有等刊物成熟了,需要专职专做时,再招聘专人,明确分工。原来我们公司创刊时,前几期是报纸,一个人全面负责,而且还是兼职,排版也是外包给印刷厂来做的。后边内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公司专门成立了编辑部,配了2个人。排版是由企划部的平面设计人员负责。刚开始创刊时,一定要把老板或重要领导请进来做顾问,除了对内刊方向上的一些指导外,最重要的是得到领导全面支持,包括资金。没有这些支持,工作会很难推进。如果领导们带头支持,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才会高。有人愿意踊跃投稿,后边的工作才会相对容易些。
戏台搭起来了,并不表明就可以开唱了。接下来就是要确定内刊的定位、名字、基本框架。内刊往往被赋予很多期望,似乎应该无所不能。实际上,内刊和其他读物一样,受众有范围,内容有限制,功能有边界,不能包罗万象。所以刚开始创刊时,一定要明确定位,有简单的诉求。比如《海尔人》初创时定位是“监督教育”,《万科周刊》初创时定位“人文情怀”等各不相同却自成特色。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内刊可以多元化的定位,一般是采取读者群细分,进行组合定位,比如万科集团的内刊《万科周刊》《邻居》《VEO》均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刊物,也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所以,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不同,内刊的定位也要根据实际要求,精准对位,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时期发挥内刊真正的文化价值。找准了定位,还要给内刊起个好听的名字,一个好名字更能体现企业的文化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内刊的名字在特殊历史时期也有一定的寓意,这个要根据公司特色来定。一般起名字分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公司高管开会时进行头脑风暴,最后选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名字,比如说常用的《***人》,《**风采》等;一种是有奖征集的形式,在内部员工中间收集,挑选3-5个,最后在会议上投票决定。第二种方式还有另一个好处,通过有奖征集,调动大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还能发现一些有文字功底,热爱文学的潜在通讯员哦。
基础框架包括,内刊形式,栏目设定。内刊形式分好多种,可以是简报,彩报,杂志,专题刊物等。这个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来定,如果现有采编人员内部资源充足,可以考虑直接做杂志。如果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从报纸开始,尝试着做几期后,再调整。如果是做报纸的话,设定哪些栏目,计划什么内容?要是做杂志,准备开设哪些栏目,也要先列一个提纲出来。建议找一些同行业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杂志,拿来研究一下,有什么亮点,特色?会快速找到思路和启发。
还要确定发刊周期,多长时间出一期?如果是报纸的话,频率可以多些。杂志的刊发周期多长时间合适,也要提前确定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确定了内刊的基本构架后,要做个大致的费用预算,比如设置多少页,多少开,铜板纸还是普通胶板。这些内容确定后,报领导审批哦。
宣传造势,稿件征集。办内刊,关键的是手里要有优质的稿子。如果没有特色,没有技术含量,谁会愿意看呢。稿件的搜集一般分几部分,老板每刊一稿是必须的,这是最高指示。如果老板写不了,也要由他口述,总助或专人写老板最新指导精神。老板能写的话,是最好不过了。当然主编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有些含金量的文字,就得你亲自出马。如果这期内容不够丰富,也得由编辑来凑。
每期约稿也是个重头戏,比如说最近公司的重点是哪方面,哪个部门?可以邀请部门的负责人,当然是有一定文字功底的领导最好,让他们写写营销问题?技术创新?等等热点话题。
接下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是分散在各个部门默默奋斗在第一线的才子佳人。一定要深度挖掘这些员工的潜能,而且每个公司都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不是什么很高收入和地位的领导,就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员工。但同时他们又深怀绝技,深藏不露,热爱阅读,写作,爱生活,有情怀的文艺青年。
要在公司网站,公告栏,文化墙等所有的公众平台进行宣传造势,发动所有员工参与其中。或者借助部门领导的力量,鼓励员工踊跃投稿。或者把他们投稿与评优,晋升挂钩,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当然只要在内刊上发表文章,稿费肯定是少不了的。根据大家投稿的情况,可以培养一批内部优秀的通讯员,将来颁发荣誉证书。或者推荐学习交流的机会,参加读书沙龙等活动,激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