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黑鸭估值百亿,精武鸭脖没落,只怪你不懂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荨麻疹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提起武汉这座城市

就不能不谈吃

武昌鱼?蔡林记热干面?老通城豆皮?堤角的牛骨头?

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

最有名的还是

“鸭脖子!”

但是,你要是跟武汉人说“我晓得鸭脖子,鸭脖的代表不就是周黑鸭嘛”

那他肯定一副“一看你就不是我们老武汉滴”的样子看着你:怕是不知道以前新华路旁边有条路叫精武路!精武路上哈是卖精武鸭脖滴!旁边有家卖周黑鸭滴!门面还冒得精武一半大!

是的,鸭脖是武汉的一张特色名片,不过以前这张名片上的联系人名字叫“精武”,现在叫“周黑鸭”。

今天,我们不是缅怀什么或者感慨什么,我们只是来解刨一下这两个曾今的“冤家”与“邻居”,让你从中看看什么叫互联网思维。

关于产品和用户体验:

关于辣

吃过周黑鸭的朋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它还比较辣的(虽然对于我来说只能算一般辣),但是辣得很克制!辣过之后还有一丝丝甜味。

可能有些朋友会问了:辣得很克制是什么*?如果同时吃过周黑鸭与以前精武路上正宗精武鸭脖的朋友就知道:

周黑鸭的辣,是那种你喝点水,就能缓解很多,再多喝点水,就不会辣了的辣。一般人都比较能接受。

精武的辣,是那种辣得跳,辣得吃完了你要是不去一口气灌一大杯水,在攒劲洗两下,嘴巴就像火烧一样的辣,至于想要基本感觉不到辣味,老老实实忍半个小时吧。对于热衷吃辣的朋友当然是挺爽的,但是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可能太辣了一点!

关于包装

上周末我去光谷办事,发现很多大学生提着两盒周黑鸭在等车,我觉得挺好的:他们可能是去拜访朋友,回家过周末,或者带回学校和朋友一起吃。我觉得挺好的:那种包装还有个名字:锁鲜包装。

黑白我读大学的时候也是鸭脖的忠实粉丝,我家就住在新华路那边,隔精武路相当近,基本上半个月我就会回家一次,但是我却很少带精武鸭脖去学校:不好拿,也不好保存。精武路上的鸭脖只有两种包装:散装和礼盒装,礼盒的太多而且是真空包装,有点像干货,对与一个大学狗来说又贵又不实用,散装的就是袋子一装放两个手套,放在包里怕漏油,也怕闷着坏了,拎在手里难受,还掉价:感觉不像“斯文人”,像刚从菜市场买完猪肉回来的。

互联网思维解读:为用户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考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觉得你这个产品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功能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周黑鸭对口味的设计,决定了他能面向更大的客户群体,这是互联网思维。

周黑鸭的店开在火车站,地铁站,商圈,生活区,他为用户模拟了可能会用到的场景,并通过这些场景,想象到了用户在这些场景下的需求,并为此做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也是互联网思维。

关于营销:

周黑鸭的火爆,是从打假开始的

我记不清是08年还是09年,周黑鸭开始火了。那时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还是更多地时候还是从报纸上获取新闻。

当时周黑鸭打假的报道经常占据很大的版面,很难相信一家“尚未成名”的企业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